大家是否每顿饭都在严格计算热量?盘算着跑多少公里或者撸多久的铁就可以抵消这一餐?
今天想告诉大家一个残忍的事实:我们辛辛苦苦计算的热量,根本不准确!
我们以为吃进入的是kcal,其实可能是kcal、也可能是kcal……
为什么这样?先从计算方式说起吧!
01
吃多少问软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靠手机“吃饭”了,每天吃饭时,都要拿出手机操作一番。
step1打开五花八门的卡路里查询软件;
step2输入手中正握着的“五花肉”;
step3点击软件中出现的”五花肉“条目;
step4在软件中输入估算的30g重量;
之后,软件通过科学的计算公式:食物每g的卡路里??食物摄入重量=食物热量
几番重复的操作后,午餐丰富的七八种食物就完美换算成了kcal的热量,心里十分满意,想着下午跑2小时,这段饭就当没吃了!
不过,我们是否想过,这个计算过程有多大的「漏洞」,我们以为摄入的热量,跟真实摄入的热量误差可能高达几倍。
02
计算出的热量误差大
1·同种食物热量不同
五花肉
例如我们去市场买的同一块五花肉,“头”和“尾”的肥瘦比例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异,热量差别也是显而易见。
我们无法确定查询的食物表是按哪一头计算的,更无从保证我们手头的五花肉和成分表计算的那一坨成分一致。
苹果
再好比苹果,我们走到任何一家水果店,都会发现不下3种苹果品种可以选择,根据甜度、水分、硬度不同,价格也不同。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不少果农们致力于研究如果种出更甜的苹果。
那那那那,我们就更难确定我到底要买哪一种苹果才是成分表中的那一个品种。
更何况,食物成分表一般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数据,经过果农们如此努力地改良种植技术,哪怕是同一个品种,糖分含量可能也早就翻了几番了!
来看看09年的《中国食物成分表》,其中,光是苹果就有15种。(12年过去了,现在的苹果可能早已大变样!)
它们的热量差异近1倍:
热量最高的苹果62kcal/g
热量最低的苹果34kcal/g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差异也是相差近1倍:
碳水含量最高的苹果15.7g/g
碳水含量最低的苹果8.4g/g
没想到不同品种的苹果热量差异这么大。
鸡
例如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鸡,也存在很多品种,而其中最大的热量差接近2倍:
肉鸡的热量为kcal/g
乌骨鸡的热量为kcal/g
脂肪含量更是近14倍的差别:
肉鸡的脂肪含量为35.4g/g
乌骨鸡的脂肪含量为2.3g/g
酸奶
再来看看超市售卖的同类食物,热量差别也是不小的。
随机对比了两个“同款”无糖酸奶,热量差别接近1倍:
左图热量为kJ/g
有图热量为kJ/g
2·营养成分表有误差
不仅同种食物间热量差别大,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出来的结果也有误差,且检测机构只对送检样品负责。
在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视频营养标签通则》的问答中提到食物的热量主要是通过测定其中的供能物质,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热量系数后获得的总和。
也就是说,例如g食品A的碳水化合物量测定为10g,蛋白质5g,脂肪为4g,那么g该食品的热量约为:
可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测定过程很难做到精准。
以我们日常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