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营养师周启祥
同样都是粮食,都是谷类食物,为什么大米是细粮,小米就是粗粮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大米是细粮,小米是粗粮的原因,是大米经过更多道精细的加工程序,而小米没有经过精细加工,所以我们习惯把经常吃的精白大米称为细粮,而小米称为粗粮。
是不是细粮,取决于加工的程度,而不是品种
粮谷类食物有很多种,常见的如稻米、小麦、玉米、高粱、燕麦、荞麦、薏米等等。
粮谷类食物是我们饮食结构中主要的能量来源,我国居民一半以上的能量来源于谷类食物,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几乎餐餐离不了谷类食物。
某一种谷类食物是粗粮还是细粮,是由加工程度决定的,不是由品种决定的。
比如同样是稻谷,精白大米是细粮,而糙米就是粗粮,因为二者的加工程度不同。
见过稻米加工的人能明白,大米是经过了许多遍的抛光和磨制,抹去了稻壳和大部分的麸皮,保留了更多的淀粉。
糙米则加工程度低了很多,只磨去了外层的稻壳,保留了一部分麸皮。
小麦也是一样,麦仁是粗粮,而磨成了面粉就变成了细粮,也是取决于加工程度。
小米就像糙米和麦仁一样,加工程度低,属于粗杂粮类。
粗杂粮的营养价值高于细粮
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高淀粉的精细食物吃得比较多,导致纤维素摄入量不足,能量严重超标,超重和肥胖人口增加,慢性病发病率直线上升,需要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精细食物的量,适当增加多吃粗杂粮,改善肠道状况,防止肥胖,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粗杂粮中含有更多的纤维素和维生素B族,纤维素有利于肠道健康,能够帮助减肥,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的发生;维生素B参与人体能量的代谢,也有助于减少肥胖。
纤维素原本是不具备营养价值的,但是因为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肉类和淀粉类食物吃得过多,导致肠道疾病高发,所以把纤维素单独列出来作为一种营养素,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过去温饱的年代,人们以粗杂粮为主,吃不上细粮,那个年代的人,做梦都想能过上天天吃细粮的生活。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吃白米白面,却又出现了那么多的肠道疾病。
如何增加粗杂粮的摄入量
为了健康,提倡多吃粗杂粮,那么怎么在日常饮食中增加粗杂粮的量呢?
方法很简单:
习惯吃米饭的,可以在做米饭的时候,加入一些豆类,如红豆、饭豆等;单一只吃白米饭,因为谷类食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不齐全,缺乏赖氨酸,而豆类食物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这样就起到了食物氨基酸互补的作用和效果,大大提高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也可以在白米饭中加入一些粗粮,如糙米、麦仁等,口感比单纯吃精米要好,对健康也更加有利。
喜欢吃面食的,可以将面食做成两合面、三合面,在面粉中加入玉米面等杂粮面,不但颜色好看,增加食欲,也增加了纤维素的量,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对于预防高血糖起到很好的作用。
想健康就不要怕麻烦,而且这样做也谈不上麻烦。现在的超市里都有卖这些粗杂粮的,只要我们养成习惯,具备这种健康素质,家里常备粗杂粮和豆类,长期这样操作,我们的健康素质一定会有所提升,得慢性病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
这些做法,都是顺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