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瓜子调料上榜

西部商报讯(首席记者金奉乾)8月7日,甘肃省食药监局发布了年第19期食品抽检通告。近期省食药监局共组织抽检调味品87批次,不合格12批次;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共抽检批次,不合格7批次。不合格产品涉及鸡精调味料、香醋、酱油、葵花子、五香花生等。

省食药监局要求,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福建省、陕西省、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出移送函;经营单位所在地兰州市、平凉市、天水市、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要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并依法予以查处。查处情况于年11月2日之前报省食药监局并由省食药监局向社会公布。省食药监局特别提醒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产品时请拨打进行举报。

抽检不合格产品为:

民勤县乐客多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西安市思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酱油;

兰州市七里河区鹏源副食批发部销售的标称西安思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制白醋;

兰州市七里河区天富食品经销部销售的标称甘肃大西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炒菜王(调味料);

庆阳市西峰区开鸿超市销售的标称咸阳爱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品令原生瓜子(原生味);

陇西金德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李家龙宫店销售的标称山西乔家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醋;

甘谷县李刚刚水产店销售的标称西安市豪威调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白酱油;

麦积区桥南金都食品超市销售的标称西安嘉奥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鸡精;

陇南市森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成都市新都区香万家调味品厂生产的鸡精调味料;

兰州市七里河区天富食品经销部销售的标称甘肃大西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半斤香(调味料);

兰州市七里河区天富食品经销部销售的标称甘肃大西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十八鲜(调味品);

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喜喜一分店综合商超销售的标称西安市浐灞生态区香润文化调味品厂生产的鸡精调味料(2批次不合格);

天水鑫三角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西安大王兆兴调味品厂生产的黄豆酱油;

七里河区聚富豪食品批发部销售的标称龙岩市龙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岩蒜香花生(3批次不合格);

甘肃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海鸿分公司销售的标称陕西秦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葵花子;

平凉市新世纪工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世纪超市销售的标称西安市金都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吊炉花生;

甘谷四海联商超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广东星期八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瓜子。

相关新闻资讯

NEWS

这些公司生产的防晒产品不达标

据央视网消息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7日通报,标示为上海雪代日用化学有限公司、广州市合盛化妆品有限公司(委托方:广州市品姿化妆品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彩琳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生产的18批次防晒类化妆品不合格。

通告指出不合格产品为:

上海雪代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花琪雪晶灵无暇美白防晒乳和依琳娜水润臻白防护乳;

广州市合盛化妆品有限公司(委托方:广州市品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品姿防晒霜;

广州市彩琳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彩琳美白保湿防晒露;

广东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韩伊美白防晒露;

广州市白云东洋丽化妆品厂生产的多重防护莱仕防晒霜;

北京伯夫曼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欧米娃防晒乳液;

广州宝生堂化妆品有限公司(委托方:沈阳凯鑫合力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凯鑫丽白牌宝生堂防晒霜;

广州静美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方:广东幸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嫩亮采防晒乳;

汕头市靓美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茗雪蜗牛奢宠全效美白防晒BB霜;

中山市澳臣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委托方:汕头市靓美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茗雪洋甘菊蛋蛋精华护肤系列(喷雾);

广州市露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油补水修颜防晒露、美妮达花蜜活颜丝悦防晒隔离霜和倩寇黄金蜗牛活肤亮颜防晒露;

广州市碧莹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碧素堂韩佳妮防晒霜和欧佩矿物泥光感透亮欧佩防晒霜。

通告表示,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违反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上海市、广东省和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对相关企业进行核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所有化妆品经营企业对上述产品一律停止销售;相关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实后依法督促相关生产企业对已上市销售相关产品及时采取召回等措施,立案调查,依法严肃处理,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对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产品,责令相关生产企业限期改正后可继续上市销售;对涉嫌假冒的产品,要深查深究相关经营企业的进货渠道,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由相关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年9月4日前将查处情况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今年7月份我省食品抽检不合格率3.22%

西部商报讯(首席记者金奉乾)8月7日,甘肃省食药监局发布了年7月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分析公告,经过对全省范围内生产经营的23大类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检监测,发现不合格批次,样品不合格率3.22%。

从样品检测的总体情况来看,所抽检的方便食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蔬菜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豆制品、食品添加剂安全状况良好,合格率为%;淀粉及淀粉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糖、饮料检出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分别为%、62.50%、12.00%、10.95%。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苯甲酸、甜蜜素、铝的残留量、二氧化硫残留量等。

省食药监局分析认为,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苯甲酸)、增色剂(柠檬黄)、甜味剂(甜蜜素)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检验结果显示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对法规、标准认知度不够或者存在主观故意,为延长保质期或提升产品感官品相口感,违反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二、农药残留超标。农民缺乏安排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任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不按照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作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8月8日《西部商报》A06版详细报道

采写西部商报全媒体记者首席记者金奉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

雷亚徽

西部商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xgtz/7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