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 http://m.39.net/pf/a_4579758.html
食物的烹饪包括清洗和制作两个阶段,食物在烹饪前含有的营养素经过加工必然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比如将食物切细会损失一部分的水溶性维生素,但又不可能不加工食物,所以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取得加工程度和保留营养的平衡点才是科学的烹饪。
让家人吃出健康,还得靠家里的掌勺人,不但要炒出色香味,还要炒出健康生活。懂得如何避免错误的烹饪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食物的营养。
01
米类的烹调
中国人是以米饭为主食的,每次蒸饭前必要淘洗,但不宜淘洗太过。淘得越干净,水温越高,营养素就损失越多。根据实验,每淘洗一次,维生素B1流失31%,维生素B2和尼克酸损失25%,无机盐可损失70%,蛋白质损失16%,脂肪损失43%。所以,淘米时一般用清水淘洗两遍即可,不要用流水冲洗,不要用热水烫,更不要用力搓。
饭类以蒸煮比较多,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种捞饭,是将大米煮至半熟时将米捞出烫熟,米汤弃之不食,这是一种很不科学的烹饪方法,因为大量存在于米汤中的维生素B和C还有矿物质被丢弃了。所以,建议人们尽量不要吃捞饭。
02
面食的加工与烹饪
面粉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蒸、煮、炸、烙、烤等,制作方法不同,营养素损失程度也不同。一般蒸馒头、包子、烙饼时营养素损失较少;煮面条、饺子时大量营养素随面汤被丢弃,如维生素B1损失49%,维生素B2损失57%,尼克酸损失22%。所以煮面条、饺子的汤尽量喝了;炸制的面食如油饼等可使一些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所以要少吃。
03
肉类和鱼类的烹调
荤菜红烧或清炖维生素损失最多,但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内,因此在食用时最好连汁带汤一起吃掉,因为汤里也有很多营养素。炒肉及其他动物性食物营养素损失较少,而且最好勾芡粉,因为淀粉中的谷胱甘肽对维生素C具有保护作用。炸食可严重损失维生素,但若在食品表面扑面糊,避免与油接触则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加工带有骨头的肉类可适当加些醋,这样能使动物骨肉中的钙质溶解出来,使进餐者摄入更多的钙质。炖肉时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
04
蔬菜的烹调
蔬菜是国人膳食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摘菜的时候很多人扔掉大量菜叶,剩下鲜嫩的菜心,尤其是芹菜叶、莴笋叶、油菜叶有些人根本就不吃。其实,蔬菜的外皮和叶子中的营养素含量明显高于菜心。例如,莴笋叶中的胡萝卜素及钙含量要比茎部高5.4倍。所以尽量保留菜叶是保存营养的第一步。
蔬菜先切后洗与先洗后切是很有讲究的。以新鲜绿叶蔬菜为例,先洗后切的维生素C仅损失1%;切后浸泡10分钟,维生素C会损失16%~18.5%。切后浸泡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越多。此外,切菜不宜切得太碎,如能用手拉断,就尽量不用刀,因为铁会破坏维生素C。所以洗菜时要先洗再切,不要切得太碎,吃菜时要连汤一起吃,因为维生素、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会溶于汤汁中,做汤时要等水开了再把菜放入。做馄饨、饺子馅时,不要过分挤去水分,拧得越干维生素损失越多。
05
放盐缓急有讲究
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早放盐会使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过多丢失。另外,提倡现做现吃,主要是减少原料特别是蔬菜在放置过程中营养素的氧化损失。如蔬菜炒熟后,放置1小时,维生素C会损失10%左右,放置2小时会损失14%左右。
06
急火快炒保营养
炒菜时要急火快炒,缩短菜肴的加热时间。爆炒菜肴是短时间内完成的,这样既满足表面杀菌的需要,又造成内部温度低,是保持营养素活性的有效方法。如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若将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1的损失率约为13%,而切成块,用文火炖,维生素B1的损失率约65%。如果爆炒蔬菜可以呈现出甜味,说明淀粉的糖化温度正好。蔬菜炒好即将出锅时,适当放一些醋,既可保持色香味,又能保护食物原料中维生素少被破坏。
文章采编自《海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
专家简介
程勇
中医内科研究员
擅长治疗:虚证调理、癌前病变及内妇儿科杂症的治疗,尤其对慢性胃炎、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消化性溃疡、结肠炎、顽固性便秘等胃肠疾病,以及虚劳病、湿温病、手术后康复、亚健康调理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面部色斑、痤疮等的治疗也颇有心得体会。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