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daqinvip.com
作者:朱琳
中日食品标签标识大对比
小编导读
市面上的进口食品越来越常见,有心人可能已经发现,进口食品和国产食品的标签虽然内容上大体相似,但细节上其实有很多不同,这也使进口食品进入中国产生了一些障碍。TG合规工作室将以日本食品为例,着眼于细节,对比中国和日本食品标签上的一些标识要点,并为食品合规从业人员给出审核建议。1、加工助剂
日本
根据日本最具体的食品标识规则文件《食品标识基准》,加工助剂不需要在原材料中标示(涉及过敏原的除外),因此遇到加工助剂时,首先需要确认该添加剂在日本是否是作为加工助剂使用。
日本没有具体列出加工助剂的名单,但是给出了符合加工助剂的条件:a)终产品里已经被完全去除;b)由于该食品的原材料的原因,该食品中通常含有的成分被改变为相同的成分,并且该成分的量没有明显增加。例如:啤酒中为了调整水质而加入的碳酸镁;c)食品中含有的量少,并且该成分的影响不会波及到该食品。例如:豆制品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消泡而加入的消泡剂。中国
根据“GB-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加工助剂不需要在中文标签上标示,且“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明确列出了加工助剂的名单。
TG合规建议
日本产品外包装配料中几乎不会列出加工助剂(涉及过敏原的除外),比如常见的セルロース(直译为“纤维素”),在GB里有加工助剂的功能,也有其他功能,如果它出现在日本外包装配料里,一般不可能是加工助剂,应该是GB里列出的其他功能,需要根据产品属性,查询是否可以添加。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日本《食品标识基准》,含过敏物质的加工助剂需要表示,目的是便于消费者选择。虽然日本不会把加工助剂写在外包装配料里,但是会写在“原材料明细表”(格式较为统一的配比表文件)里,比如我们常见的乙醇(食用酒精),如下图:2、致敏物质
日本
《食品标识基准》要求标识的过敏原共为28种,其中7种(虾、蟹、小麦、荞麦、蛋、乳、花生)规定为特定原材料,要求强制标识;其他21种为推荐标识。之所以强制标示上述7种过敏原,是因为这些配料被确定能诱发食物过敏,而且相关食物过敏例数多、症状和后果较严重。日本新标识法中规定上述7种配料为特定原材料,要求含有特定原材料的加工食品和特定原材料来源的添加剂标签上强制标识过敏原。即使其含量微少、每克或每毫升食品中特定原材料所带入蛋白质总量达到数微克级别的,都要求标识过敏原。鲍鱼、鱿鱼、鲑鱼卵、橙子、腰果、猕猴桃、牛肉、胡桃、芝麻、鲑鱼、青花鱼、大豆、鸡肉、香蕉、猪肉、松茸、桃子、山药、苹果、明胶、杏仁等21种配料,其过敏原性已广泛被认知、过敏症状也比较严重,但重症度不及特定原材料,所以日本要求含有这21种食材的加工食品中尽可能标识过敏原。如下是两种标识方法的举例:a):可以单独列出b):可以紧跟成分标示如下图:(a)示例
(b)示例
中国
根据“GB-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致敏物质属于推荐性标示要求,不强制企业标示,鼓励企业自愿标示以提示消费者,有效履行社会责任。标示方法和日本基本相同,但是若单独标示需要在配料邻近位置标示。TG合规建议
中日对致敏物质的规定和标准名称略有不同,如果想要在中文标签上标注致敏物质,注意严格按照GB中的写法来标注,而不是照抄原文标签上的语句。3、食品添加剂位置
日本
《食品标识基准》要求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与原材料有明显区分,具体区分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a)原材料与添加剂用斜杠区分;
(b)原材料与添加剂换行区分;(c)原材料与添加剂之间划横线区分;???????????????????????????????????????(d)原材料与添加剂专设栏区分。下面给出了最常用的a和d区分方式的示例:中国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TG合规建议
中日食品标签上的添加剂排列位置要求大有不同,在制作中文标签的时候须注意参考日本的配比表来排列配料,遇到添加剂含量高于配料的情况(可能会造成中文标签配料顺序与原文不同),建议准备日本的相关法规要求以应对质疑。4、营养成分
日本
《食品标识基准》中规定的必标项目: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盐相当量。豁免标示的除外。中国
所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须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豁免标示的除外。TG合规建议
日本为了推广饮食低盐政策,日本新食品标识基准要求,钠以食盐相当量来标识。如下图:在制作中文标签时应注意把盐换算成钠。?????????
5、配料产地(日文:国別重量順表示)
日本
《食品标识基准》要求需标示占比最高的原材料的原产地。如下图所示:
根据日本「国別重量順表示」,是需要按照添加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每个成分都标示原产地的,但是这样几乎没有可操作性,因此折中标示了占比最高原材料的产地。中国
无此要求。
TG合规建议
此信息一般对中文标签没有影响,但注意不要将原材料的产地误认为是终产品的产地。6、一括名(即食品添加剂的概括名)
日本
《食品标识基准》附录4里列出了可以使用一括名的添加物的范围,如:調味料、酸味料、光沢剤、乳化剤等,因此我们看到日本进口产品原材料里有的添加剂没有写明具体添加剂名称。中国
要求必须标明各具体的添加剂名称。在同一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形式之一标示:一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二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以及国际编码(INS号),如果某种食品添加剂尚不存在相应的国际编码,或因致敏物质标示需要,可以标示其具体名称;三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同时标示具体名称。举例: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可以选择标示为:1.丙二醇;2.增稠剂();3.增稠剂(丙二醇)TG合规建议
由于中日法规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写法存在这种差异,因此在日本标签上没有体现出具体添加剂名称的情况下,须结合配比表进行判断和中文标签的制作。对于中文标签来说,同一预包装食品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标示,不可选择两种或者三种同时标示。7、"字"同"意"不同的中日汉语
中日汉语差异
日本也使用汉字,但有时日文汉字和表达的中文意思不完全一致,有时会对消费者造成误解,如下是两个典型例子:野菜(日文汉字):蔬菜(中文含义)人参(日文汉字):胡萝卜(中文含义)TG合规建议
考虑到清关和市场的风险,如果包装上有容易造成误解的日文汉字,特别是这些汉字与配料或不适当的宣称有关,建议在进口时使用空白标签进行遮贴。???????
END往期推荐
“爆料”进口食品包装上的图标,你看懂了没?
解读宠物食品进口要求及时效对比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