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家来说,零食是怎样的存在?
它在,追剧有趣味上班有动力;
它不在,求之而不得的时候简直像失恋一般百爪挠心。
然而,对担心发胖的妹子来说,零食于她们而言,是天敌。
“我也想吃零食啊,但总是怕吃了会发胖。”
“好多零食都不健康,添加剂又多,真心不敢吃。”
“看配料表一头雾水,搞不懂状况,干脆就直接开吃了。”
扫荡超市的时候,看到琳琅满目的零食,巧克力饼干、曲奇、薯片、辣条每一个都好想吃,但是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肚腩果断放弃了...想解馋有没有吃不胖的零食?零食热量怎么看?加班的时候吃什么零食不会胖呢?煲电视剧的时候吃什么零食热量低?
别人吃零食,你也吃零食,为什么别人吃零食还能保持超fit身材?今天来聊聊怎么挑选零食?怎么识别零食配料表上的猫腻,让我们健康吃零食不发胖!
“无糖”食品中是真的不含糖吗?下午吃下一包苏打饼干,你的晚餐食量应该减掉多少?一瓶果汁和酸奶的热量相比到底哪个更高?……想要吃得更健康,食品标签可是最好的帮手,上面有着真实而详尽的营养健康信息,仔细查看和比较,就能帮你做出最佳选择。
对食品标签有疑问吗?年10月1日发布实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对食品信息的规范提供了更多保证,同时也提醒我们食品标签的重要性。所以,从现在起,你应该在超市花费更多的时间,查阅食品标签越仔细,你的健康学分也会越高。
食品标签提供哪些信息?
查看任何食品包装袋,基本上,你会看到,除了生产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营养标示”,就是把食品里主要的各类营养成分明确列出来,这样我们可以知道食品里含有什么,也了解自己吃了这种食品,可以摄取哪些营养,进一步对健康可能有什么影响。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标示一般包括如下5种信息:
●营养成分表:详细列出一份食物中热量和营养素的含量,如脂肪、胆固醇、钠、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配料表:把配料含量多少都列了出来,并简单介绍食谱。
●健康声明:描述了食品可能对健康产生的益处,如降低心脏病几率等。
●结构/功能说明:描述的是某种营养成分或食品物质在维持正常身体机能方面的作用,如“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
●营养成分说明:如“低脂”或“高纤”字样,有助于你找到一些能满足特殊营养需求的食物。
从营养标识中获得明确营养信息
从营养标识,我们可以获得的有用信息还真不少。
●热量及脂肪量
如图示,一枚好丽友巧克力派和一瓶芬达所含热量究竟哪个高?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营养标示帮你吃得健康
光看懂标签上的营养标示还只是初级班,如果你有减肥、美容、预防疾病等等需求,营养标示都能帮你找到捷径。
●如果你需要减肥
1.帮助避开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
营养标示上的热量及脂肪含量,绝对对你的减肥有帮助。拿起薯条、泡面、夹心饼干等包装,阅读标签,上面的数字可以清楚告诉你,它们都属于高脂高热量的食品。所以,明确的数字就会让你警觉,不会多吃,或者会想到要改变一下吃法,例如泡方便面时,把里面附的油包少放一半,可以少摄取一些油脂。
2.方便寻找替代食品
下午嘴馋吃了一包苏打饼干,又烦恼多吃的热量怎么办?看一下标示,就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刚吃进多少卡,假设这包苏打饼干有卡,接近半碗饭的热量,只要晚餐时少吃半碗饭作为替换,就不用担心多吃的这包饼干会超过一天的总热量。
●如果你需要忌口
1.隐藏成分现形
营养标示会让许多隐藏在食品中不易察觉的脂肪、糖分及钠现形。因为大多数人对食品的成分及营养价值并不清楚,认为看不见油的不是油、尝起来不咸的就没加盐,但是仔细读过营养标示之后,则会有清楚确切认识。
2.帮助某些慢性病患者控制饮食
如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钠的摄取量,遵循医学建议,从营养标示里如果看到1份谷类食品或者糕饼里含有超过~毫克的钠,这种食品就应该避免吃。
再如需要清楚掌握食物份量的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病人,可以更轻松方便地运用标签来做食物替换,比如两餐之间吃了一包标示有克碳水化合物的饼干,相当于半碗饭的量,那接下来一餐,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就要减少半碗饭的量。
●如果你有特殊的健康要求
不爱吃甜、想多摄取钙质……每个人对食品需求各不相同。
不过,虽然超市里满是标榜强化营养、具有特殊功能的食品,“低脂”、“高钙”、“高铁”一类的字样在食品包装上印得斗大,但是没有一个明确标准告诉大家,脂肪少于多少才是“低脂”,钙质有多少才算“高钙”,也让人很不放心。而现在有标准可循,因为生产厂商必须拿出数字证明他们的营养宣称有凭有据,所以我们也大可以通过食品标签来吃得安心。
特殊营养概念标准
“高纤”食品:每克里纤维含量达到6克以上。
“低脂”食品:液态食品,毫升的脂肪含量应该低于1.5克;固体食物,每克的脂肪含量也必须低于3克。
“无糖”食品:并非真的不含糖,因为食品中的糖包括双糖、单糖,以及能转化为双糖、单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所以无论是“无糖食品”还是“无蔗糖食品”,严格讲都是“低糖食品”。绝不是真的无糖,并不能替代药物。实际上,只有符合糖在每克食品中含量低于0.5克,才能被称为“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