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王共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神经内1科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工作20余年,不断创新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诊疗方法,先后发表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在国内率先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方法、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量化诊断以及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在国内首倡的“精准驱铜-中西医并重-脑心同治”临床评估和治疗体系在临床上使许多患者得到最好的临床疗效和最大程度的恢复。先后在《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撰写《肝豆状核变性》(第二版)专著1部(编委),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肝豆状核变性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课题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肝硬化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于体内过多积聚的铜长期或反复毒性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的发展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常常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等疾病。其中,排便困难或大便稀溏是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粪便产生的有毒物质的影响。对于肝硬化不能盲目治疗,而且还要及早治疗,部分进一步会恶化为肝癌。由于膳食纤维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十分有帮助。因此肝豆患者除了要注意定期复查,注意禁酒和低铜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不服用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外,还需要加强正确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肝硬化患者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避免诱发并发症。1.保证足够的热能:
通过各种途径保证足够的能量。一般采用高蛋白饮食,尤其是血浆蛋白水平偏低、伴有浮肿及腹水者。高蛋白饮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利于腹水和水肿的消退,同时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可按体重每天供给70~克可食用优质蛋白质(鱼肉、鸡肉、牛奶等)。但并不是一味强调高蛋白,要以不增加病人的代谢负担为原则,否则超过耐受限度有诱发肝性脑病的潜在危险。
2.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肝糖原贮备充分时,可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每日供给碳水化合物~克为宜。
3.补充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减少肠道产氨作用,还可以利胆、通便。但对于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避免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等)的摄入,以防止静脉破裂出血。蔬菜以叶类、瓜类、茄果类为主,食用时宜切碎煮烂;水果宜做成果泥、果汁食用。
4.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前所述,肝硬化往往是因为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而这些物质往往参与肝细胞的修复功能,平时需注意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猪瘦肉、牛肉、蛋类、鱼类及含镁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乳制品和谷类等。
5.低盐饮食
肝硬化病人平时就应采用低盐饮食,每天盐的用量不超过6克;如出现水肿和轻度腹水,食盐用量不超过2克;严重水肿,宜无盐饮食。
6.科学烹调
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采用多样化烹调的方法(宜煮、氽、熬、烩、炖、蒸),忌辛辣刺激食物,以细软易消化、产气少的软食和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一切生、硬、脆、粗糙的食物,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则应禁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