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我国居民的食盐(钠)摄入量比较高,因此在营养标签中要求强制标示钠含量,以便公众更科学地选择和比较食品、有目的地减少钠的摄入量。同时也为了配合国家的减盐行动,促进食品行业改善工艺,减少食品中过多的钠。
我国居民烹调盐摄入量是多少?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中,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g,居民烹调盐摄入水平依然过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人均盐摄入量低于6g。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有的食物,在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中明明没有使用食盐(或者氯化钠),但营养成分表的钠含量却不是“0”,有的甚至还挺高,这些钠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其实,钠在各种食物中都是天然存在的。日常我们吃的米面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奶类等食品,本身都含有钠,只不过含量有高有低。另外,食品加工过程使用的添加剂中,也会含有钠,如作为防腐剂使用的苯甲酸钠、作为增稠剂的淀粉磷酸酯钠、作为酸度调节剂的富马酸钠、作为甜味剂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即甜蜜素),等等。因此如果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这些含钠的添加剂,也会给食品带来少量的钠。
高盐(钠)对健康影响?
目前研究结果提示,高盐(钠)摄入能够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盐(钠)摄入可增加脑卒中、胃癌的发病风险;高盐(钠)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的发病风险。
综合证据表明,降低食盐(钠)摄入,能够有效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等相关疾病,支持目前全球普遍推行的限盐政策。许多研究显示<5g盐对健康有益。
不过,无论是食品本身的钠,还是来自添加剂的钠,占我们总的钠的摄入量的比例都非常小。我们日常饮食中所要注意的,首先还是烹调时要适当控制食盐的使用量,不要让烹制的食物过咸。其次是尽量少食用腌制的食物和酱类,这些食物里面的钠含量经常高得惊人,如腌肉、腌菜、辣酱、黄酱等,适当佐餐既可,但不要养成“不吃炒菜、光靠辣酱下饭”的饮食模式,长期如此,不但钠摄入量过高,其他营养素也容易缺乏或不平衡。
另外,我们国家规定,如果食品企业在标签上声称“低钠(低盐)”、“无钠(无盐)”等等,其钠含量都是有具体的要求,如低钠的要求是钠含量≤mg/g或ml。所以,购买包装食品时,选择有“低钠”或“无钠”声称的食品,也是减少钠摄入量的一种方式。
常见食盐(钠)知识:
预包装食品钠的营养素参考值(NRV)为mg(折算成食盐5.08g)。
如果预包装食品上声称“无或不含钠”那么食品中的钠≤5mg/g或ml。声称“极低钠”那么食品中钠≤40mg/g或ml。声称“低钠”则钠≤mg/g或ml。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食盐和钠的换算:食盐(g)=钠(g)*2.54
钠(mg)=食盐(mg)*0.
为了读者更好地通过营养成分表认识钠的摄入量,下面将用几个常见预包装食品做分析:
1.牛肉干
如上图所示:
图中每g牛肉干中含有钠mg(3.2g食盐),占我们人体每天对钠的需求的63%。
每一袋牛肉干是g,那么这一袋中钠的NRV%=63%*/=.8%。也就是这一袋牛肉干中钠为mg(5g食盐),如果吃上一袋再加上一日三餐或其他零食,盐的摄入量远远超出推荐量。
2.凤爪
如上图所示:
图中每g凤爪含钠mg(3.5克食盐),一袋刚好g,所以食用一袋凤爪钠的摄入满足了69%需求,盐的含量还是蛮高的。
3.佐餐豇豆
如上图所示:
每g豇豆钠有3mg(7.8g食盐),一袋为g,那么钠的总量=3*/=mg(8.5g食盐),食用一袋超出推荐量的一半多了。
4.方便面
如上图所示:
方便面分面饼和调料包,里面含有营养素不相同,所以分开标示。图中所示,面饼每份(80g)并不是前面所看到的g。一袋中面饼是80g,调料包是20g。两者加起来刚好g,那么钠=+=mg(4.5g食盐),所以一袋泡面中盐的含量满足我们每天钠需求的90%。在泡面的时候最好减少调料包的放入,同时少喝泡的汤,这样能减少部分盐(钠)的摄入。
我们在超市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应注意看营养成分表,钠的营养素参考值%(NRV%)越小越好,当购买食用含盐量高的食品时,应浅尝辄止,不要贪多,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分钟读懂营养标签.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4:39~40.
[2]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P57.
[3]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P.
[4]杨月欣,韩军花.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指南及示例解析.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54~65.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P.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伙伴们北京中科白癜风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