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平时吃得不咸,就应该没有盐超量的担忧。事实并非如此,吃着不咸,并不意味着食物的含盐量低。咸味经常会隐藏在别的味道中,酸、甜、辣掩盖下的咸在偷偷改变着你的生活。哪些食物是隐形的“盐值”高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盐值”高手
面制品类
面条:克挂面就会让你吃进3克盐;而方便面除了高脂肪外,调料包含有的盐更是高到令人咋舌,每克含钠量为毫克,折合成盐就是5.7克。
切片面包:两片白面包的含钠量就超过毫克。
造成面制品高盐量的主要原因是盐有稳定食物结构的作用,面制品、蛋糕等加盐后,会加大其中面筋的强度,使其更有弹性,不容易塌陷。
建议:
吃面条时尽量少喝或不喝汤;
少吃带奶油、肉松、香肠的面包,可选择含钾量稍高些的全麦面包;
不建议在面包上涂沙拉酱或搭配酱菜等,可配上新鲜蔬菜如黄瓜片、西红柿片等。
零食类
蜜饯:吃话梅的时候,你可能并不觉得咸,因为话梅在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导致甜、酸、咸3种味道发生“抵消减弱”作用,但是吃10颗话梅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所需盐总量的56%。
干果:吃进一大把瓜子(50克),也相当于吃了1.4克盐。
饼干:虽然不咸,但在加工时也需要通过加盐来支撑面筋强度、抵消甜度,所以饼干也是高盐食物。一袋克的饼干含盐量占每天吃盐总量的31%。
加工豆制品:豆腐干、辣条、麻辣豆腐等豆制品零食虽然好吃,但多数在加工时需要经过卤制、烘烤、拌料等工序,需要加入不少盐。
建议:
果脯蜜饯类食物一定要少吃,每次只吃一两颗解解馋;
干果类的食物最好选择原味的,少吃盐焗、碳烤等口味,每次最好只吃一小把,食用后多喝白开水以排泄体内的盐分;
全麦饼干更健康,还可选择减盐苏打饼干等;
日常还是应该多吃些新鲜豆制品及豆制品干货,如腐竹、油豆皮等。
饮品类
运动饮料:1罐毫升的运动饮料就可能含有毫克钠。
果蔬汁:有些果蔬汁为了增加风味,在加工过程中会加盐,1瓶可能就含毫克钠。
咖啡:每毫升咖啡中含盐38.6毫克,按照每天摄入6克盐来计算,每天只能喝毫升内的咖啡。
建议:
除非长时间运动或出汗很多,否则不需要喝运动饮料;
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如想喝饮料也要选择低钠的饮品。
肉类加工品
香肠、培根、泡椒凤爪:
为了增添风味,这些产品在加工时会放入大量盐。同时,部分用来保持水分的添加剂里也含钠。吃一根克的火腿肠,就相当于吃掉2.8克盐。
建议:
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孩子少吃加工肉制品,多吃新鲜肉类。
蔬菜类
蔬菜富含人体必须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钠就属于蔬菜中含有的矿物质之一。
茴香菜:茴香菜由于香气特殊,很适合搭配肉食和油脂,因此多用来做馅,做包子、饺子吃。但茴香菜属于含钠很高的蔬菜,每克茴香含有.3毫克钠。
芹菜:含盐量也是相对较高的,克芹菜含盐2克。如果,在烹制过程中加盐,很容易造成盐摄入量超标的情况。
建议:
在烹调高钠蔬菜时建议少加食盐或者不加食盐,这样就可以避免钠的过量摄入。
吃咸了怎么办
01
多喝水
最好是纯水和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饮料,因为过量的糖分也会加重口渴的感觉;
淡豆浆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中9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还含有较多的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且口感比较清甜。
02
补充钾、镁
一顿吃咸了,后面一两天就尽量吃清淡点。尽量补充含钾、镁多的食物,有利于钠离子的排出,保持体内离子平衡;
含钾多的食物:马铃薯、南瓜、葡萄干、杏、香蕉、芒果、橘子、海带等;
含镁多的食物:绿叶蔬菜、小米、荞麦和豆制品等。
五招教你减盐不减咸
方法1:
晚放盐胜过早放盐。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盐量少一些。
方法2:
多放醋,少放糖。食品当中的味道之间有着奇妙的相互作用。比如说,少量的盐可以突出大量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却会减轻菜的咸味。反之,酸味却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
方法3:
限制含盐食品配料。除了盐和酱油之外,很多调味品和食品配料中都含有盐分,比如鸡精、豆瓣酱、黄酱、豆豉、海鲜汁、虾皮、海米等。
方法4:
使用低钠调味品。使用低钠盐是家庭中减少摄盐量的最简单方法,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感觉的同时,轻轻松松地把摄盐量降低,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
方法5:
购买加工食品时看看钠含量。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找到那些美味、含钠量却比较低的加工产品。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张含有个人遗传信息的“生命说明书”,它能告诉我们生命该如何正确使用
——詹姆斯沃森(诺贝尔学奖获得者)
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景,我们将带您进一步揭开人体生命信息神秘的面纱!
基因检测,敬请
朱老师:
贾老师:
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基因检测,一生只需一次
儿童:
天赋特质营养代谢智商评测
青年:
发现隐性遗传疾病,避免出生缺陷
近视肥胖
身高酒精代谢
就业指导:
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领导能力
发现常见肿瘤风险,预知身体患疾病风险,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老年:
用药指导:临床医师依据检测结果实施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实现精准治疗。
治疗重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