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围观种植小白如何营造风靡全球的食物森林

什么叫做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15/4473348.html

??链接中美、以生态食物为载体的??

??可持续媒体与教育平台??

我是路小马,我是种植小白,我想成为一名新农人。我目前任职于一家公益组织,由于经常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务农生活,所以被很多朋友羡慕过着向往的生活。因此,我决定定期记录并及时分享生活中的爱与乐,以抚慰那些困顿在钢筋森林中的心灵。

食物森林营造缘起

我想食物森林是最符合文人对田园生活的想象的,在这里森林茂密成荫,形成围护,隔绝外界的喧嚣,有丰富的食物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多样化种植的蔬菜形成美丽的景观,即可食地景,与以往单一化种植的农田形成区别。有多种动物嬉笑欢闹地生活在一起,周末或者假日,还有很多朋友提着酒来看你,你自豪地用食物森林生产的丰富的食物,做上一顿只此一家的私房菜,以飨众人。

这是我生活的社区,下过雨的早晨,万物吐露蓬勃的朝气,鸟儿自在啁啾,社区的人儿还在甜甜的梦里,早起的大叔已经巡视了一圈农田,远处的山峦愈发青翠。

社区原来是村里一家废旧的针织厂,厂里自然有一块土地用于耕种,后来厂子倒闭,土地也就跟着荒废了。作为一家提倡生态农业的机构,我想这种机缘可能是上天的恩赐。当然,大家都是种地小白,并不怎么会种地,所以院子里的作物总是被种得毫无章法。因此,痛定思痛的我们,决心营造食物森林,让这块地可以杂乱“有章”。不过大家不要对食物森林有什么误解,其实健康的食物森林是允许杂草、杂树等农人预想之外的物种的存在的,只有它们不至于太干扰食物森林的正常生产。而且,食物森林不会刻意齐垄分畦的一块地种一种植物,而是多种互利共生的作物种在一起,这样的话,必然就会与以往的菜园或者农田有所不一样,也有可能被很多人不理解。

食物森林

行文了两段,食物森林这个名词已经出现了不下五次,那么到底什么是食物森林?是食物长在树上吗?是人类改变饮食习惯,从吃小麦、水稻等主粮转变为吃树上长得坚果吗?自古树下不产粮,食物森林除了树还能长别的吗?

初听这个概念,很多人都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有人认为非常荒诞,与常理不符。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模仿森林生产食物,当然这个说法会让更多人迷惑,尤其是大多数人并没有亲眼见过森林,更不了解森林的演替规律。

“食物森林”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纽约大学食物体系研究学博士生裘成引进过来的,那一年是年,我被她的文章感动。她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家森林生态农场务农、学习森林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那片农场早年由于单一化种植烟草,连年施用大量化肥,土壤板结、退化得很严重。经过林肯·史密斯(LincolnSmith)和本杰明·弗里敦(BenjaminFriton)两位老师六年的营造,这片土地不仅恢复了健康,更产出了丰厚的食物。他们运用、模拟森林的演替规律,通过森林生态农业与堆肥,逐渐改造了那片荒芜的土地,如今据说大洋彼岸的那片森林农场能够生产数千种具有食用、药用、建筑和生态价值的草木、动物和菌菇,并且不需要人为灌溉或施加任何合成肥料或农药。

美国Forested森林生态农场

图片来源:食物森林Forested

其实我至今仍然不知道什么是食物森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它充满了兴趣,并且愿意学习它、实践它。而我对食物森林的兴趣完全来源于裘成充满情感与灵性的笔触。我至今并没有见过裘成,我只是作为一个文科生在研究生态农业路上的低谷期恰巧遇到了裘成回中国推广可持续农业转型,只是她安慰了我不要以对抗的方式去改变这个世界。

当然我更对她笔下那植物层次丰富多样,从根茎作物到地被植物,从禾本科植物到灌木乔木等,不同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森林农场充满向往。例如聚合草作为矿工植物可以深深扎根到土壤中分解矿物质,从而给周围树木提供养分,西红柿和洋葱是好朋友,种在一起可以促进彼此成长。农场里养着几只大鹅,他们在不同区域轮流施肥,吃虫子,关键是不吃蚯蚓,还能放哨,而且在聚合草长得太旺盛影响其他作物时,可以用鹅来抑制它们。原来看似简单的动植物之间有如此美妙的关系。即使在传统农夫眼里讨厌的,因为和粮食作物竞争养分的杂草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它们的生长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根系可以疏松土壤,提供微生物养分,改善土壤结构。

森林生态农场多样的动植物

图片来源:食物森林Forested

如此美妙的食物森林,与当下大面积单一化种植的现代农业非常不同。现代农业为了追求产量往往会走上规模化、单一化种植的道路,而这种种植方式非常容易爆发以此种作物为食的虫害,所以需要经常喷洒大量农药。而且常年种植单一作物会造成土壤营养失去均衡,为了不影响产量,追求所谓的效率的现代农业就会投入大量化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但是你想想,这种方式多么可怕,除却农残药残不提,现代农田里的植物就像生活在拥挤的城市当中一样,只能吃几种营养素,只能看到相同的人,真是乏味单调呢,农田也失去了景观的作用。

这样的农业绝对无法产出健康的食物,以此为基础的乡村也不会有我们向往的田园生活。不信你看看美国的农业州,大多数农村非常衰败,农场主常年居住在城市,小镇上没有几户居住人家,只有农忙时机器隆隆的声音和常年运转的仓库,更增添了乡村的寂寞。

森林生态农场举办的party

图片来源:食物森林Forested

可是裘成笔下的食物森林农场却非常不一样,繁茂热闹的不只是农场的动植物,还有源源不断去农场参观的人们,他们可能是小学生可能是志愿者可能是想要改变食物体系的农人可能是寻找健康食材的消费者,农场的大门在周末免费开放。他们还在农场举办"FromFarmtoTable"的餐会,人们吃着健康的食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交流,真是棒呆,谁人不羡慕向往呢?

营造记

成熟的食物森林体系需要多年时间的营造,今年4月份我们在朴门永续设计师、教师白永康老师的带领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然,这里仍然没有你们期待的定义。白老师说你要定义网上有一堆可以找到,我只要大家参与式地提出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这个互动思考环节,我们认为食物森林应该满足以下几点内容:有很多树;森林里有很多吃的;着重共生;多样性;多产出;少投入;高效、自治;美;体量大;自在;人工设计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模仿自然的;森林的生态价值。

解释说来,就是食物森林是以模仿森林演替规律和自然共生关系来实践生态农业,在这片区域生长着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及其他物种,他们之间经过多年营造可以形成融洽的自治系统,最终达到提供丰厚食物、减少人力投入的目的。

是不是依然不知道什么是食物森林?我也不知道。不过每每读来,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长着繁茂浓绿树木、动物自由觅食、鸟语花香的画面。

种下的海棠和核桃树在长叶、开花

食物森林为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是因为它遵循了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创造生物的生长条件,通过改善地形、设计选择等方式,构建一个丰富密集交叉的生态网,从而使能量池流动频繁,效率最大。

在食物森林的营造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虫菌的再生分解作用,因为作物从土壤中吸取的养分,几乎都要靠他们再重新分解,还到土壤中。要重视建立关系与连接,心中要记住一个原则: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越多的太阳能进入生态网,能量流动越频繁。

在设计食物森林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了解万物生长的需求,除了阳光之外,还有水、温度、土、肥、微生物、风、植保(防虫)等。

社区大院的空地,通过观察雨水流向掌握地势高低

第一,地形很重要。有的作物耐旱,有的作物耐阴,要了解作物的需求,才能有正确的规划。以我所在的社区为例,地里有两个洼地,下雨天水会汇集到中间,洼地是不能种红薯这种不耐涝的作物的。

第二,阳光很重要,因此要设计合理密度,给每个作物足够的生长空间。

第三,在土壤培肥方面,森林产生的一切可腐烂的物质都可以还田,或覆盖或堆肥。比如树皮、树枝、木屑,含碳量高,适合真菌性堆肥,草本富含有机质,适合细菌性堆肥。矿工作物可以扎根很深,分解土壤矿物质,例如高大的禾本科都是矿工作物。

高大的乔木板栗种植在院墙的角落,在长大之前不会太影响其他作物的生长

种植的树坑里用覆盖物覆盖保湿

食物森林营造步骤分解

下面最重要的部分来了,看我们是如何营造食物森林的?

第一:规划

朴门永续设计讲求个小时思考,1个小时实操。鉴于大家都是思考一秒钟,动手做个乱七八糟,我用自己血淋淋的经历告诉大家,一定要慎重思考到每一个步骤怎么做,才动手。

规划种植内容可以根据社区需要,以及植物的共生关系来。开始营造的时候,种植密度应该是比较稀疏,这段时间树木之间可以种植共生型林下作物,即两个物种之间的生态位是互不侵扰的。

多人多次重复讨论,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其次,要考虑土壤的恢复和增肥;

种植固氮作物,如豆科树和灌木等等。也可以依靠动物来帮忙,动物的消化系统可以迅速制造氮肥。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来加速森林的演替。

树的南侧种植了聚合草,分解土壤矿物质,提供给周边树木和其他作物

第三,测量地形;

通过实地观测,以及利用水平仪来确定种植范围内的不同高度,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可以种植耐旱作物,地势低易积水的需要相应种植耐涝作物。

测量出来的等高线还可以根据需要,挖沟渠拦截雨水,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省力、高效的目的。

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树木最好种在等高线下面,沿着等高线集水,以24小时内下渗为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让植物保水,从而提高耐旱力。

集水沟里可以种喜湿的和树互不侵犯的绿肥,树根周围则需要覆盖石子、树枝、杂草等干物质,或者种植活的覆盖物,如南瓜(叶子大)、冬瓜、薄荷等。

集水沟的另一个作用是留住雨季打雷天气产生的氮肥,尤其是雷阵雨能产生较多的养分,这也是高效利用自然来做功的方式。

无论南北方,雨水都是宝贵的礼物,善用集水沟可以事半功倍

第四,种树;

种树不是简单的事情。种树远远不是挖一个坑,然后埋下树苗,再踩两脚,浇浇水就大功告成了。

其中一个原则是,不能挨动线太近,否则树木容易受伤。

且看老师的种树步骤分解:

1.检查树根(是否有枯死等现象)

2.挖坑(大小是树根的三倍)

3.铺表土(即铺一些熟土入坑,有利于树木扎根)

4.树苗入坑、覆土踩实(要保证树根顶端与地表持平)

5.固定

6.覆盖(用干草、树枝、石头等覆盖)

7.浇水(将水管水量调节到中等程度,放置在石头上,以涓涓细流的方式浇水,留足时间使水下渗,最后溢出为止,保证彻底浇透。)

8.剪枝(如果根足够重的话,不用剪枝,反之,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剪)

浇水的正确方式(注意是左二不是左一)

第五,食物森林后续。

1.三天内每天都要浇水

2.剪枝、压枝

后记

关于树木草木一点补充知识:

1.豆科类绿肥、碳肥有三叶草、苜蓿、禾本科土著杂草;

2.为周边植物服务的深根类的、根系繁殖作物,如喜水喜阳的聚合草,可以种在树木的南方位和西方位,滴水线下面,聚合草可以分解矿物质,和树木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还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这些作物还有禾本科、根茎类如萝卜等;

3.耐阴的作物,如匍匐的地被植物;

4.蜜源植物,为果树引来蜜蜂授粉;

5.灌木、莓果类,虽小但高产;

6.攀爬类,如丝瓜、葫芦、架豆,普遍耐阴;地被类,如南瓜、草莓、苜蓿、土豆、红薯、薄荷;

7.趋避类,一些蔷薇科树木,如桃树等容易招虫,会对其他树木产生连带作用,所以需要趋避害虫。可以种植香草,或者以推拉式关系,种植害虫天敌喜欢的作物,营造制衡关系;

所有的植物应该在共生关系下营造,遵循原则是从大到小。

食物森林初期可以在边缘种菜,但是最终需要实现从草本向木本的演变,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加速森林演替的角色,发展顺序即是:林下有粮——林下有菜——林下有林——林下有菌,最终树上的收成越来越多。

本篇营造记就结束了,但是食物森林的营造没有结束,还需要定期观察、互动,不断回应变化,以螺旋上升式设计完善。赶快拿起你们的笔和小铲子动脑动手吧!

参考文献:1.裘成.关于美国Forested森林生态农场的一切,食物森林Forested,年7月25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zbgn/7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