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47810.html
全国大部分人已经过了第一轮,现在都处于恢复期,而今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阳康之后的复阳,二次感染,听说国外的毒株又要来了,很多地方把拉肚子止泻的都抢购一空。
其实我们更应该趁着这段时间,调养好我们的脾胃,拉肚子归根结底也是我们的脾胃问题,而且脾胃和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强弱也息息相关,有的人平时脾胃不好,阳了后更是恶心反胃,食欲不振,啥都吃不下,每天吃能喝下点米粥吃点咸菜,这样恢复得也慢,受罪也多。
而那些脾胃好的,即使中招了也不耽误吃喝,身体能量足,正气强,免疫力强,自然好得也快,整个过程少遭罪。
这段时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快被大家翻烂了,张仲景还有一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是说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一年四季都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扰。
在西医看来,这次的病毒分为各种各样的毒株,而在我们传统老祖宗眼中,这次统称是寒湿类的外邪,我们的脾胃平时就最怕寒湿,平时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的,体内寒湿重的,大多中招后都比较遭罪,故而我们也要改一改贪凉的习惯。
脾胃是气血的源头,为我们五脏六腑源源不断提供气血能量,而且脾胃又是咱们肺的母亲,脾为肺之母,肺出问题了,脾胃也一定不好过,反过来咱们脾胃好,吃东西吸收好,那肺气也足,这样一来,抵御外邪的能力也会变强。
况且脾生痰,肺储痰,咱们恢复期一直咳喘有痰的,别总是养肺,还得把脾胃调养也跟上,不然痰还是会源源不断滋生出来。
有很多朋友会问,平时自己食欲不错,是不是脾胃就很好,我们脾胃强弱,需要从下面这些去看,食欲是一方面,食欲不好的朋友,脾胃运化不佳,除了食欲,还要看自己是不是经常肚子胀,拉的便便粘马桶,很湿不成形,或是很容易拉肚子,嘴巴里味道也重。
还有身体湿气重的人,脾胃一般也不好,湿气困脾,如果我们舌头胖大,边缘还有锯齿状的齿痕,那体内湿气不小。
湿气重的人,想要调养好脾胃,先祛湿。
祛湿有两种非常好的食材,一个是五指毛桃,广东人一定认识它,还有一种就是茯苓。
五指毛桃不光祛湿,还能健脾补气,补气效果堪比黄芪,而且它不会像黄芪那样容易上火。很多人阳康后,都想着补一补身体,养一养脾胃,但是一系列的鸡鸭鱼肉吃进去,咱们的身体情况如何了?
不少人都有疑问:花了不少钱,怎么还把身体越补越垮了呢?这就是所谓的“人参害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现在很多人在恢复期都觉得比较乏力,没劲儿,没精神,感觉身体虚得一塌糊涂,这种情况下,我们倡导清补,因为此时我们的脾胃没有完全恢复,吃的太热太滋腻,很容易死灰复燃,补出火来,我自己就是一时嘴馋没忍住,吃了顿牛羊肉,结果就开始上火了。
我们想要清补祛湿的朋友,也别忘了补气,很多人祛湿总是感觉湿气除不尽,每隔一段时间,湿气又卷土重来了,这就是缺少了关键的一步,补气。脾胃虚弱的人,除了祛湿外,还需要健脾气。
而五指毛桃就是兼具祛湿+健脾气+补肺气的食材,特别适合虚不受补的人。味甘、性平,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之效。
其色黄属土入脾,有淡淡的椰奶香气,能醒脾化湿。五指毛桃是来自岭南地区的植物,在当地那个湿热,瘴气重的地方,五指毛桃也最能克制这些,所以广东人常用它来煲汤。
五指毛桃祛湿效果非常好,而且有一股椰香味儿,炖汤很好喝,清甜不腻,而且吃它还有补气之效,一举两得,关键它补气也是很和缓的,而且不生燥热,太适合我们这种动不动就上火的人了,温和,补而不峻不燥、更能补得进去。
连国医大师邓铁涛都对它赞赏有加,称其“益气而不作火,补气而不提气,扶正而不碍邪,用于多湿多虚的体质。”而且广东卫健预防的食方中,就有五指毛桃的身影。
那么作为日常调养,我们五指毛桃要怎么吃呢?大家可以用五指毛桃炖排骨,鸡肉性热,我们在恢复期不宜多吃。猪肉相对来说会比较温和。
准备五指毛桃50克,排骨半斤到一斤,蜜枣2个,茯苓5克,生姜少许。
排骨加姜片,焯水去腥,把五指毛桃,茯苓,冲洗干净,所有食材放到砂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炖一个半小时即可。
五指毛桃和茯苓都是祛湿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茯苓。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而且四季皆宜,将它与各种食材配伍,不管寒、湿、风、温等均可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茯苓是地下水濯养,到人体也不喜欢那些浊水痰液,无论是湿热水气,还是五脏浊液引起骨节酸疼,及四肢水肿引起身体拘倦,它都可以将其从二便赶出,助身体复原。茯苓有一点非常好,就是能区分我们身体无用的湿气和有用的津液,水去则身轻,留下来的都是有用的津液。
很多人煲汤,都喜欢放茯苓,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味道,不像我们用黄芪或是当归那种,味道很重,茯苓几乎没味儿,而且不会太寒凉也不会热气上火,又有健脾祛湿、宁心安神之效,湿气重,适当地吃些茯苓制品,一方面能帮助身体排湿,另一方面能够健脾,促进食欲。
分享一些茯苓做的美食,茯苓香菇饭,很适合咱们平时心慌,眩晕,脾胃虚弱的朋友。
茯苓10克,白米克,香菇青豆少许,也可以放些自己喜欢的配菜,将茯苓泡软,捣成粉状,和香菇、白米一道蒸饭食用。
咱们想要更好地祛湿健脾,建议不要单用茯苓,茯苓主祛湿,但是比起五指毛桃来说,少了补气之效,一般茯苓和山药就是这样一对绝佳的CP,祛湿健脾,又补气。
分享一道茯苓山药包子,出自古籍《儒门事亲》,健脾养胃,准备山药粉克,茯苓粉克,面粉克,白糖克,熟芝麻、花生碎、橄榄油适量。
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在大碗中,加水适量,浸泡成糊,然后隔水蒸半小时,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橄榄油、熟芝麻、花生碎,制成馅;剩下的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发酵,分成小面团,包上之前做好的茯苓山药馅,蒸熟即可。
喜欢喝汤的朋友,可以做一做经典的四神汤,健脾祛湿,帮助脾胃运化。准备猪肚克,怀山药,薏米,莲子,茯苓各50克,再准备一些姜片,食盐,料酒。
猪肚剪开,清洗干净,之后用姜片和料酒腌制一下去腥,煮上一锅清水,加入姜片和少许料酒,放入猪肚,差不多三五分钟后捞出,晾凉后切成条。所有的食材都清洗干净后,放到砂锅里,加入适量清水,再加两三片生姜,大火煮开转小火炖1小时,出锅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四神猪肚汤就完成了,全家老幼都能喝。
懒得煲汤的,咱们也可以用茯苓,山药干,薏米和莲子直接煮水喝,效果也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山药尽量是怀山药,也就是铁棍山药,莲子薏米当季的较好,避免陈味儿,茯苓要选无硫熏无漂白的。
如果觉得煲汤太过繁琐,水煮又没什么味道,我们可以备上一些这种茯苓山药粉,直接用开水冲泡,搅拌均匀就能喝,无添加,没有杂七杂八的防腐剂添加剂,0糖的哦,配料只有怀山药,茯苓,莲子和薏米。
而且这四种食材都是天然的,没有过度加工,无硫熏无漂白,当季的莲子薏米,颗颗饱满,散发淡淡的谷果香,山药是温县垆土铁棍山药,是怀山药中的一种,健脾补气效果更佳,茯苓选用的是云南高山茯苓,无漂白,地道自然。
这些食材采用超微破壁技术打磨,粉质细腻,喝起来口感也好。这四种食材打成粉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装瓶,就是我们拿到的茯苓山药粉了,不光可以冲泡直接吃,还可以添加在汤里,粥里,做面食时候放一些,非常方便,也不会吃腻。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冲泡,要用沸水,边搅拌边冲泡,浓稠度根据自己喜好来定,我更喜欢浓稠一些的糊糊,饱腹感强,加点蜂蜜,好喝又营养,清补我们的身体。
不喜欢这些汤汤水水的朋友也可以吃八珍糕,我们都知道,想要一个人开心就要投其所好,脾胃也一样,投脾胃所好,它开心了,自然也会更卖力的“干活”,说到脾胃喜欢的食物,莫过于八珍糕,八珍糕是由八种食材组成的,山药、薏仁、芡实、山楂、莲子、茯苓、白扁豆和麦芽。看似普通,而且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是个很好的健脾养胃方。
八珍糕的创始者陈实功是明代御医,他用八珍糕来为常年脾胃虚弱的皇子来调理身体,并且在这八珍的基础上,加入大米、粳米、白糖,不光营养好,味道还好,老少皆宜。他称赞八珍糕道:“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到了清代,八珍糕就非常流行了,自乾隆40年以来,历代皇帝、皇后、嫔妃、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等等,无不竞相服食。慈禧太后也喜吃八珍糕,直至晚年,服食八珍糕从未间断。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罗大伦在《阴阳一调百病消》一书中对八珍糕屡屡称赞。
为了还原这一口地道的美味,我们在配方上经过了数十次的改良,食材搭配更符合现代人的脾胃状况,而且为了健康,不添加蔗糖,低脂更健康,即使是很多不能吃甜的朋友,也能放心食用。
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鸡内金,砂仁和陈皮,鸡内金有疏通之效,陈皮理气健脾,砂仁温脾胃,破除脾胃中的寒气,调和脾胃之气,之后再与山药,茯苓,薏米,莲子,山楂等健脾养胃的食材一起,有滋养脾阴的,也有升脾阳的,还有化瘀疏通的,祛湿理气的。
用小麦粉制糕,口感更好,揉成面团,再定型烘焙,采用低温烘焙的方法,摒弃了传统高温的烘焙法,能充分保留食材中的营养,烘焙后的糕点散发这些天然果实本有的焦香气味,吃的就是这口健康和原滋原味。
吃起来有种酥酥的口感,既不黏牙也不会太干噎得慌,干湿适度,家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十分喜欢,当成饭后的小零食来吃。这种没有添加又健康的糕点,比起一些肥甘厚腻的滋补品,吃下去脾胃要舒服很多,也不要多吃,每天2块即可,小朋友可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