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了,“土特产”食物就一定产地很“绿色”,食物很“纯天然”吗?现在土特产食品越来越受到大家喜爱,也成为很多人互赠佳礼的物品。虽然价格相对昂贵,但并不影响其受欢迎程度,还有很多人对土特产食品营养价值高的概念深信不疑。
民以食为天,而食品安全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吃饭更是会对身体造成隐匿性伤害,一旦有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你可就岌岌可危了。现在的我们更注重绿色纯天然食品。那么食物本源来自哪里?农村地里的庄稼。固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还是在农村地区。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地区食品的安全监管,别让食物产地的农村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外之地呢?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加上监管力量薄弱,一些农村成了假货、劣货、过期货的集散地,自然而然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过期半年的果冻还在售卖;散装鸡爪、鸡翅、牛肚已经变黏,店主也舍不得撤下柜台;名为“波力海苔”的食品,配料表中并无海苔成分;孩子吃完色素过量的糖果后,舌头都变色了……全国政协委员何崇元在湖南、江西、河北、山东等地调研发现,我国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地区,大量伪劣食品流向农村,严重影响着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
请问这样留存长时间的食物,就算是当地土特产,那么TA还有营养价值吗?当然是不可能了,而且还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面对农村问题食品扎堆的现状,谁来保障农村“舌尖上的安全”?有人认为,是农村消费者质量意识淡薄才造成问题食品横行乡里。但是想想,如果政府监管部门能把问题食品从源头上堵住、从流通上截住,农村消费者怎么会有机会买到问题食品?由此可见,问题食品扎堆农村的主要症结,并不在消费环节,而是在生产、流通环节,监管的空白和管理才是问题的“罪魁祸首”。
在农村地区有众多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点,它们大多条件简陋、卫生环境堪忧,既缺乏保障食品安全的生产标准,又没有足够的检测设备。而相应的小食品店也是星罗棋布,流动的食品小摊贩更是不计其数。面对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的确存在着监管难度,监管之手难以触及到各个角落。
因此,要想改变目前本源食品的现状,有关部门必须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出一系列合理的措施来加以强化。要让问题食品在农村无处藏身,就必须着手强化监管环节、层层落实责任。筑牢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线,进而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遏制住发源地,才会有优质的食品源源不断提供于我们,让我们得以健康,快乐,无忧无虑的成长。
基于食品安全问题,我公司预期之后开发一期有关“食物打假”的小游戏,类似于敲地鼠形式的巅峰娱乐Game。请大家敬请期待!
在此推荐一款网页游戏,扔掉不合格食物。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试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