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营养分析兔子肉的功效与作用美容食

兔肉包括家兔肉和野兔肉两种,家兔肉又称为菜兔肉。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兔肉含量含蛋白质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且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故对它有"荤中之素"的说法。每年深秋至冬末间味道更佳,是肥胖者和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肉食,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和销售。兔肉性凉味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被称之为“保健肉”、“荤中之素”、“美容肉”、“百味肉”等等。

兔肉为兔科动物家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等的肉。别名又叫:菜兔肉、野兔肉。在日本,兔肉被称为"美容肉",受到年轻女子的青睐,常作为美容食品食用。

食疗作用

[性能]味甘,性凉。能补脾益气,止渴清热。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较多的糖类,少量脂肪(胆固醇含量低于多数肉类)及硫、钾、钠、维生素B1.卵磷脂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气弱或营养不良,体倦乏力;脾胃阴虚,消渴口干,胃肠有热,呕逆,便血。

[用法]煮汤,入菜肴。

[附方]

1,兔肉补虚汤:兔肉g,切块,党参、山药、大枣各30g,枸杞子15g。加水共煮至肉熟透。饮汤食肉。

本方能补气益血,方中兔肉和党参、山药、大枣,重在补脾益气;枸杞子、大枣补血。适用于气血不足或营养良,身体瘦弱,疲倦乏力,饮食减少。

2,兔肉山药羹:兔肉g,切块,山药60g,天花粉60g。加水煎煮,至兔肉烂熟,取浓汁服,口渴即饮。

《海上集验方》只用兔肉煮汤饮,“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山药、天药粉为古方治消渴常用之品,故加用之。

药膳食疗

本品为兔科动物蒙古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和家兔的肉。

滋阴润燥,补中益气,清热凉血。主治阴液不足,烦渴多饮,大便秘结,形体消瘦等;脾胃虚弱,食少纳呆,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等。   性凉、味甘。入脾、胃、大肠经。

内服:煎汤或煮食。

1.肝肾两虚,消渴多饮,小便频多,形体消瘦,头晕眼花,腰脚酸软,须发早自,大便燥结芝麻兔:

兔1只,黑芝麻30克,葱白、花椒、盐、味精、麻油各适量。将黑芝麻淘洗干净,炒香。洗净的免肉放人沙锅,加清水适量和葱白、花椒、食盐,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l~2小时,以肉熟烂为度。然后投人卤水锅中,用文火继续煨炖1小时左右,捞出晾凉。将味精和麻油调匀,涂在兔肉表面,再撒上黑芝麻。佐餐食用。

2.脾虚气弱,身倦乏力,纳谷不香,面色少华,皮肤紫瘢等;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患者的保健食品陈皮兔肉:兔肉克,陈皮5克,精盐、葱、姜、料酒、花椒、干辣椒、酱油、醋、辣油、白糖。   味精、麻油各适量。将宰杀、洗净的免肉切成肉丁,放人碗内,加入适量精盐、菜油、葱段、姜片和料酒,拌匀,腌制30分钟。陈皮用温水浸泡10分钟,切成小块。将铁锅用武火加热,倒人适量菜油,烧至七成热时,投人干辣椒,炸成棕黄色,再放人免肉了,炒至肉色发白,加入陈皮和适量花椒、葱节、姜片,继续翻炒,待兔肉丁干酥后,烹人鲜汤、酱油、醋、辣油、白糖和味精,收干汁液停火,淋上麻油。佐餐食用。

3.阴虚燥热,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舌燥心烦;阴虚血热,吐血、便血兔肉汤:兔1只,食盐、味精各适量。将宰杀洗净的兔肉切块,放人沙锅,加清水高出肉面,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炖2~3小时。待兔肉熟烂、汤汁稠浓后停火,加盐、味精调味。兔肉当点心食用,汤汁代茶,口渴即饮。

4.脾胃气虚,食欲不振,气短自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紫瘢暗淡,反复出现红枣炖兔肉:兔肉克,大枣50克,料酒、葱白、食盐、味精各适量。   将宰杀洗净的兔肉切成小块,大枣洗净,与兔肉一并放在瓦锅内,加入沸水适量及料酒、食盐、葱白。将瓦锅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炖1~2小时,以免肉和大枣熟烂为度。加味精调味。当点心食用。

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既有营养,又不会令人发胖,是理想的“美容食品”。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5%,几乎是猪肉的2倍,比牛肉多出18.7%,而脂肪含量为3.8%,是猪肉的1/16,牛肉的1/5。

兔肉富含大脑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有健脑益智的功效

经常食用可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有益处,并增强体质,健美肌肉,它还能保护皮肤细胞活性,维护皮肤弹性

兔肉中所含的脂肪和胆固醇,低于所有其他肉类,而且脂肪又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常吃兔肉,可强身健体,但不会增肥,是肥胖患者理想的肉食,女性食之,可保持身体苗条,因此,国外妇女将兔肉称为“美容肉”;而常吃免肉,有祛病强身作用,因此,有人将兔肉称为“保健肉”

兔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较多人体最易缺乏的赖氨酸、色氨酸,因此,常食兔肉防止有害物质沉积,让儿童健康成长,助老人延年益寿。

兔肉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适宜老人、妇女,也是肥胖者和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肉食

孕妇及经期女性、有明显阳虚症状的女子、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本草纲目记载:兔肉性平味酸冷,入肝、大肠二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兔肉不能常吃,兔肉农历8-10月深秋可食,余月则伤人肾气,易损元阳;兔死而眼合者杀人,孕妇及阳虚、小儿痘出者禁吃、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尽量少吃;兔肉忌与白鸡肉、肝脏、心脏、桔、橘、芥末、姜、芹菜、小白菜、獭肉同食;补病肝时,不能使用多油、烤炸等上火燥热的方式进行烹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jtlb/5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