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食品饮料专题抗疫,从合理饮食开

投资要点

年让我收获最大的一本书叫《反脆弱》,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时,我思考得更多的是“反脆弱”。我们应该通过此次疫情的事件让我们的身体系统更加优良,作为食品专业毕业的我,疫情笼罩之下我想到更多是普及一些食品营养学的知识,本文通过再次系统性的学习《食品营养学》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版》并作相关的梳理,以便于辅助提高投资者对食物以及营养的认识。

医食同源,病从口入,合理饮食尤为突显。从疫情的发展趋势看,目前每日的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病例数量都处于高位,并且随着春节返程高峰开启,疫情后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1)新冠疫情也是一起食品风险事件。参照历史,新发传染病多源于野生动物,食用野味是致病的一大原因。预计本次疫情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消费者在选择食物时,一定要慎重。(2)免疫力低的人群易感染。从确诊者的特点以及相关专家的分析,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群体更易感染,且重症与死亡率较高。目前新冠肺炎暂时无特效药,主要依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对抗。药食同源,科学饮食可有效防止疾病,提升自身免疫力。

识食物者为俊杰:寻求提升免疫力的食物。我们通过专业的学习与请教专家得出: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多糖等食物成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1)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发挥作用,主要依靠蛋白质,蛋白质是对抗病原体的主力。优质蛋白主要集中在动物性蛋白质(蛋、奶、肉、鱼等)、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等;(2)维生素。维生素是参与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化合物。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如蔬菜和水果。我们了解到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维生素E与免疫力都有较强的关联。维生素C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来破坏病毒以减少白血球与病毒的结合,维生素E能增加抗体,以清除滤过性病毒、细菌和癌细胞。(3)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作为载体,参与代谢。我们查阅到铁、锌、硒均与免疫力有关。铁可促进机体抗体生成,增加抵抗力,锌参与免疫功能,硒可增加血中抗体数量,起免疫佐剂作用。良好来源为动物性食品肝、肾、肉类及海产品等。(4)真菌多糖。高分子多糖体的食物可增加患者白细胞数量,提高人体免疫细胞活力,对病毒细胞起到吞噬、杀伤、溶解、破裂的生理功能。存在于木耳、香菇、灵芝、枸杞等产品内。

科学饮食之道——平衡膳食。本部分汇报了摄取量的建议以及饮食结构的建议。(1)保持合理的能量摄入。个人能量的需要量与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体重以及身体活动量有关。18-49岁年龄组男/女每日摄入能量的中位数为/kcal,肥胖者建议能量摄入每天减少-kcal,严格控制油和脂肪的摄入;体重过轻适当增加谷类、牛奶、蛋类和肉类食物摄入;(2)疫情之下的饮食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疫情的人群类别提出了营养膳食指导,以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与救治;而对于一般人群的饮食指导,建议参阅《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版》。

科学膳食下的投资机会。(1)从短期视角,提升免疫力以及与宅文化相关的标的有望受益。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消费者将更注重膳食平衡以提升机体免疫力。我们认为能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多糖的产品在需求端受益,受益标的包括双汇发展、伊利股份、汤臣倍健等。同时疫情背景下受人员流动管制影响,宅文化相关的需求旺盛,受益标的包括克明面业、涪陵榨菜、恒顺醋业、千禾味业等。(2)从长期视角,品牌集中度提升,龙头有望受益。经历本次疫情后,消费者将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更多食用信息对称的食品。有品牌背书、产品力强的龙头企业出现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概率更小。在白酒、调味品等集中度低的子行业中,龙头有望持续受益品牌集中。受益标的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等。

风险事件提示:冠状病毒扩散风险、消费升级进程不及预期、食品安全事件风险。

报告正文

目录

1.新冠肺炎疫情下,饮食的重要性突显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发酵。截至2月10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数量达例,疑似数量达例,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2月10日新增确诊例,新增疑似例,同时密切接触者持续增加。

1.1新冠疫情也是一起食品风险事件

药食同源,科学饮食可有效防止疾病。0年前的西周时期,官方医政制度中就设有食医,列众医之首。公元年,中医理论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凡欲诊病,必先问饮食居处”等。不仅如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提出一些至今仍成为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原则,如“药食同源”、“四气五味”等科学概念。现代营养学始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是发现和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20世纪30年代后微量元素研究热潮,20世纪中后期,营养学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分子营养学诞生。

以史为鉴,饮食的不合理导致传染病频繁出现。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出现新发传染病,大部分均与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相关,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一方面,人类活动范围扩张,与携带病原体的动物产生交集,导致感染;另一条路径,人类滥捕滥食野生动物,导致感染。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事件或再次源于饮食的不合理。埃博拉、马尔堡等传染病与食用蝙蝠、猴子等野生动物有关。新冠肺炎病毒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被检测到,预计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峻背景下,防控成首要任务,除了普及到的管住腿之外,合理饮食,提高免疫力是当务之急。

1.2新冠病毒扩散:免疫力低的人群最吃亏

新型冠状病毒喜欢攻击免疫力低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群体更易感染,且重症与死亡率较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新冠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48岁,范围为9个月~96岁,15岁以下年龄组病例占不到0.6%,呈现高龄特征。同时有基础性疾病、年龄大的患者容易发生重症和死亡。在截至2月9日香港确诊的36宗病例中,年龄分布为22-91岁,中位数为58岁,平均数为55岁,高龄特征突显。目前新冠肺炎暂时没有特效药,主要依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对抗。不论从预防感染还是治疗的角度,合理饮食,提升自身免疫力都十分重要。我们深知,食品营养的内容岂是一篇报告能够讲清楚的,我们单独从提高免疫力的角度,带大家认识一下食品的基本功能以及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及相关的组分。

2.合理饮食,提升免疫力

2.1合理饮食可提高免疫力

机体对外界某些有害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机体对流行性感冒、麻疹、传染性肝炎、伤寒、白喉、百日咳等细菌、病毒的侵入,可产生一定的抗体,从而阻断抗原对人体的有害作用,此即机体的免疫作用。这种免疫作用则是由免疫球蛋白(一种由血液浆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作用的球状蛋白质)来完成的。合理的饮食及营养摄入有助于机体在面对病原体入侵时更佳地发挥免疫作用。当然提高免疫力的方式有很多种类,本文从营养与卫生的角度展开介绍。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能力。虽然遗传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免疫力,但是环境对免疫力的影响也较重要,其中饮食因素又是影响免疫力的比较重要的因素。部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工作,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一旦缺乏身体的免疫机能将会受到影响。

免疫力的主力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发挥作用,主要依靠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白血球和免疫系统抗体的主要成分。在机体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蛋白质是对抗病原体的主力。实验证明蛋白质严重缺乏会使人体中的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球数目大减,造成严重免疫机能下降。

维生素与免疫力的关系也很重要,其中以维生素C、维生素B6、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E与免疫力的关系最为密切。维生素C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来破坏病毒以减少白血球与病毒的结合,保持白血球的数目。维生素B6缺乏时会引起免疫系统的退化。维生素E能增加抗体,以清除滤过性病毒、细菌和癌细胞。β-胡萝卜素缺乏会严重减弱身体对病菌的抵抗力。

除此之外,营养素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烟碱酸、泛酸和铁、锌等矿物质都和免疫能力有关。

合理膳食与人体健康的证据。合理的膳食模式具有食物多样化,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特点。这种膳食模式大多摄入较高水平的水果、蔬菜、豆类及其制品、鱼类和海产品等,红肉类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较少。多项研究表明,合理的膳食模式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结直肠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均存在较大的关联性。

2.2识食物者为俊杰:寻求提升免疫力的食物

食物的基本分类。食物通常可以分为五谷根茎、蔬菜、水果、蛋豆鱼肉、奶、油脂六大类,每类包含的主要营养素均有所差别。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约有四十余种,可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

基本营养的分类。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及其他膳食成分的分类看,必需的营养素包括:(1)宏量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2)常量元素。钙、磷、钾、钠、镁、硫、氯;(3)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锰、钼、钴等;(4)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其他的膳食成分包括膳食纤维、番茄红素、原花青素、姜黄素、大豆异黄酮、叶黄素、花色苷、氨基葡萄糖等。

食物的基本功能。人体对营养的需要也是食物所具备的营养功能,所以食物是合理营养的物质基础。(1)供给能量、维持体温,并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生活劳动的需要。(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并为制造体液、激素、免疫抗体等创造条件。(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机体各部分工作能协调地正常运行。

我们认为,从营养的成分以及摄取营养的方式两个角度来提高免疫力具备可取性,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营养学资料并且采访了部分专家得出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多糖(黄芪、真菌多糖、木耳)等物质均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1、优质蛋白

在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中,蛋白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不仅因为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更重要的是蛋白质本身不断地进行分解与合成,从而推动生命活动,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证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及修补损伤的组织。根据现代的生物学观点,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包括:(1)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构成成分;(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3)供给能量;(4)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的适应性。

蛋白质含量以及推荐摄入量。食物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大豆,可以达到30-40%,畜禽鱼蛋类为10-20%,粮谷类为8-10%,鲜奶类为1.5-3.8%。动物性蛋白质(蛋、奶、肉、鱼等)、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较接近,属于优质蛋白质。其中鸡蛋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最接近,常作为参考蛋白。理论上,成人摄入蛋白质按每天0.8g/kg体重较好。

动物蛋白中氨基酸成分更齐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9种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即必需氨基酸。9种必需氨基酸在动物蛋白中相对比较齐全,而植物性蛋白质往往相对缺少以下几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如主食大米和面粉蛋白质中赖氨酸相对含量最少),所以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动物性食物鱼、禽、蛋、瘦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利用率高,但脂肪含量较多,能量高,部分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应当适量摄入。水产品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首选。

我国居民摄取优质蛋白质的量在稳步提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态调查,年全国平均每标准人日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略有增长,其中畜类增加较多,禽类与蛋类变化较小,水产类摄入量下降。我国居民对于动物性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结构有待改善。

-年,日本摄取优质蛋白质出现大幅度提升。-年,日本人均蛋白质日摄取量从68g提升至81.5g,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从17g提升至44.4g,占比从25%提升至55%。

2、维生素

维生素是参与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化学结构不同、生理功能各异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以其本体或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除脂溶性维生素外也不能在组织中大量储存,需由食物提供。因此应重视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

我们了解到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与免疫力都有较强的关联,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jtlb/7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