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食品时,你是否也有看产品标注的习惯?市民廖小姐就有这个习惯,但最近她在看一款薯片的标注时发现,每一份的能量标注为千焦,仔细一瞧上面还标注着每份为30g,而这一盒薯片净含量却是g,这让她认为“太鸡贼”。其实,除了薯片,还有一些商品标注,乍一看有点让人心动,可实际上却藏着一些小心机。
薯片:营养成分按30克标,误以为热量低“这个热量的标注法太鸡贼。”6月18日,在渝北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上班的廖小姐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并配了两张薯片的包装图:一张是薯片包装上的净含量,一张是薯片的营养成分表。
廖小姐购买的薯片净含量为克
廖小姐购买的薯片营养成分按30克每份标注
廖小姐告诉记者,她最近正在减肥,因此买零食时都要看看营养成分表上标注的热量,当天看到某品牌薯片包装盒上标注的能量为千焦,“换算下来热量就约为千卡,开始我还觉得这点热量不高,但我仔细一看,包装上写的这是按照30克每份的能量标注的,而整盒净含量有克,换算下来吃完整盒薯片就摄入了约千卡的热量。”
“这完全是为了吸引像我这种减肥人士去吃薯片,也太鸡贼了。”廖小姐说。
酱油:营养成分按15毫升标,误以为钠低除了廖小姐看到的薯片是这样按份标注营养成分表以外,有些酱油也是如此。家住九龙坡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孙女2岁,因此家里在购买酱油时都会选含钠低的,“有些标注上含钠看起来很低,实际算下来和其他酱油含钠量其实差不多。”
为了印证刘女士的说法,记者在九龙坡区盘龙新城一些超市走访,发现大部分的酱油都是按照每毫升标注营养成分,而一款毫升的原汁生抽则是按照每10毫升来标注营养成分,其中含钠为毫克,换算下来的每毫升含钠0毫克,而超市这超市其他品牌的酱油含钠量差不多,但如果不仔细看营养成分表上每份的数值,则很可能就误以为含钠低。
果汁:%果汁,其实是浓缩果汁加水混合果汁含量为%的某品牌橙汁产品配料表上是水和浓缩橙汁
当在购买果汁时,很多人或许会被饮料包装上的%果汁标注所吸引,但其实仔细看配料表上却添加有水。记者在市场上看到,一些标注为%果汁的橙汁、菠萝汁、苹果汁等,配料表中都是水、浓缩果汁。
而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可见这些%果汁加的水比加入的浓缩果汁还多。
对此,有食品专家称,《饮料通则》规定,直接水果榨汁或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到原来的浓度,都可以称为“%果汁”。而这些%果汁实际上是“复原果汁”,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原榨纯果汁。
讨论:标注的这些小心机你怎么看?杨先生(30岁主管):平时买东西都喜欢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有一些添加成分明明看起来低,实际一算却并不低,感觉有点误导人。看个标注还得仔细算,直接统一个参数来标注不是很好吗?
梅梅(35岁家庭主妇):一直以为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都是按照毫升或者克来标注的,我们平时说一些营养成分的时候也是按照毫升/克来算的,没想到有的却是按份,好容易被误导。
陈先生(29岁厨师):以为包装上的标注营养成分就是一整盒或整瓶的营养成分,没想到一直都理解错了。还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数值。
宋小姐(20岁学生):看来今后购买东西都要不但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还得会算账。
律师提醒:购买商品看标识别忽略总量记者查询了解到,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规定,预包装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应以每克(g)和(或)每毫升(mL)(或)每份食品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当用份标示时,应标明每份食品的量。份的大小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
那么,上述的薯片、酱油等这样按照“份”来标营养成分是符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对此,重庆捷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宏波律师认为,按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的规定,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只能以每克(g)和(或)每毫升(mL)和(或)每份(须注明每份食品的量)进行标识。而薯片一盒独立包装的净含量是克,完全可以一次性食用完毕,那么在消费者看来,一盒薯片就是一份。而经营者却以30克薯片来标识营养素含量,这是偷换“份”的概念,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督部门依法投诉。
而关于%果汁,唐律师认为,%果汁给人以原榨纯天然的印象,而实际是水加浓缩果汁的复原果汁,与人们普遍的理解不符,可以认为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建议有关部门应具体规定这种果汁应该注明“复原”二字,不能用%果汁来标识。
另外,唐律师还提醒,市民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看商品标注的信息,别忽略总量、单位等信息。
都市热报-厢遇记者张春莲
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编辑:田刚校审:周圆总值班:严一格-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