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要说孩子吃什么辅食吃得最多,米粉一定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名。它不仅冲调简单,孩子也爱吃,所以孩子需要开始吃辅食的时候,家长通常第一选择都会是米粉。
担心孩子吃不饱,反而造成孩子便秘
张潇的孩子已经四个月大了,她担心单靠母乳可能不能让娃吃饱,便开始用米粉作为辅食,最初她每次都按照说明书冲泡,孩子吃得倒也挺好。
可最近张潇觉得自家小孩吃了米粉还是不抗饿,往往没过一会又开始哭闹了起来,就想是不是因为米粉太稀了,于是在最近几次冲泡时明显减少了水量,米粉冲泡得更加浓稠。
医生在了解情况之后,告诉她这个阶段的婴幼儿虽然能够吃一部分辅食,但是肠胃发展仍然不完善,太浓稠的辅食只会让他便秘。
这种错误很多家长都很容易犯,怕孩子吃不饱,于是自己更改冲泡规则,结果反而好心办坏事。
给宝宝冲“米粉”讲究多,大多数父母会犯的6个错误,你中招没?
错误一:不看成分表,只以价格为主
“了解行情的人都知道,只要是通过了国家安全检查认证的米粉,其成分基本都差不多。”
生活中,买过米粉的家长都知道,不同的米粉价格不等。
有些家长因看不懂成分表,在“品牌”的影响下,会更倾向于选择价格高的米粉。
错误二:外面的不放心,自行在家做
有些家长认为市面上卖的米粉,只是把米磨成了米粉而已,认为制作过程太过简单,自己也可以做,没必要特意花钱去买给宝宝吃。
但是,自己在家做的米粉,远远达不到市面上卖的米粉营养标准:
第一,市面上卖的米粉,其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比例和种类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配比的,而家庭自制的米粉远达不到这一标准;
第三,市面上卖的米粉经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标准制作出来的,而家庭自制的米粉缺乏这一方面的保证。
因此,相较于在家做的米粉,外面卖的正规米粉反而更让人放心。
错误三:米粉冲得越浓越好
有不少的妈妈担心宝宝不够吃,就会将米粉冲得越来越浓。其实,米粉只要调成较稀的泥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和配方奶粉一样,水和粉都有一定的比例要求的,市场上所销售的米粉,在包装上都会有冲泡的方法和比例,妈妈们按照比例冲泡就好,不能随意调整米粉比例。理想的米糊是用汤勺舀起倾倒、能成炼奶状流下,如果成滴水状流下则太稀,难以流下则太稠。
错误四:加点糖和盐提味道
家里的长辈都比较疼娃,经常会在冲米粉的时候加点“料”,想要给孩子提提味。其实,宝宝的味觉非常灵敏,光是食物本身的味道,已经够他们享受的了,过早的接触调味料,可能会让他们的味觉失衡,还会给身体造成负担,所以,1岁前宝宝的食物中是不能添加任何调味料的。
错误五:开水冲、才冲得开
有不少的妈妈都认为米粉要开水才能冲开,其实,做好的米粉已经是熟食了,要是再拿开水冲或者倒进锅里煮的话,营养成分可能就会被破坏掉,这样的米粉宝宝吃了也没有什么营养。正确的做法是:将自来水烧开后晾至60-70度,然后倒入米粉中,边倒边搅拌。
错误六:先加水、再加米粉
很多妈妈在冲米粉的时候,会效仿冲奶粉的方法来进行冲泡,然后不免发现这样的冲法,很难将米粉冲开。其实先加水后加米粉的方法是不对的,应该是先加米粉,再一点一点的加水,加水的时候轻轻搅拌,然后凉至合适的温度就可以吃了。
孩子的辅食制作是非常有讲究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很关键,怎么制作就更关键。很多妈妈不会制作辅食,就按照大人的菜谱来给孩子做,导致孩子吃得不消化,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引起积食。
所以建议妈妈们在养育孩子中要学着制作辅食。这里强烈地推荐一本受到万千妈妈追捧的辅食书《每周辅食吃什么》。
这本书从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开始,一直到孩子三岁的食谱都有了,并且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的食谱安排。
比如10月龄孩子一周的食谱举例,比如周一第一顿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块苹果,第二顿吃奶粉或母乳,第三顿吃生菜软米饭,第四顿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个淸甜翡翠羹,第五顿吃鸡胸肉软粥,第六顿喝奶粉或母乳……
而且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方法,比如准备的时间,烹饪的时间,难易指数,以及需要的食材,具体做法,能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等。
除了有文字版之外,还有视频制作教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可以了。
妈妈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辅食来制作,宝宝也能吃得好长得快。买回来的妈妈都给了本书很高的评价,对于新手妈妈很友好。一本好书在手,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
如何循序渐进,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长只要跟着做,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0-岁的宝宝饮食,看这一本就足够了,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营养师。价格也不贵,只要69元,就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营养师”回家。
有了专业人士助力,就算是新手爸妈,也能让辅食添加变得得心应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