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果蔬的营养含量光看外形和大小是无法确定的。
野菜、野果等人工栽培程度低的果蔬,其中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含量要比栽培蔬菜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同样是西红柿,年、年和今天种植出来的会有什么不同?
根据新近发布的一些科研数据,很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惊讶地发现,随着西红柿个头越来越大,其中部分营养元素正逐渐减少。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蔬菜和水果身上。
果蔬营养不如几十年前
在年,在德国"Diewelt"杂志上发布了一篇学术调查发现,食物与50年前相比,很多对健康有益的营养素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
例如,年的时候,每克花椰菜含钙毫克,但是到年紧剩下33毫克,下降68%;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96年比85年下降了80%
为了解更多依据,我搜了下相关内容,这份来自德国黑森林地区的膳食专家的研究报告(1)显示,蔬果中的大部分微量营养素平均含量在10年降幅几乎都超过50%。
每克食物中维他命和矿物质的含量(毫克)
这样看来,在85年我们通过吃一份苹果补充VC,到了96年就要吃够5份才达到一样的摄入量!
除了这份报告,也有不同国家的学者都有做类似的研究,得出的数据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营养素的成分却是存在着下降的趋势!
参考:
关于蔬菜水果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流失,各研究团队有不一样的解释,不过大家都认可一点就是,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令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日益减少、进而导致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变化!
新兴农业技术,大多把重点放在增加农作物的单位产量、缩短生长周期和加强抗病虫害上,从来不以营养价值作为选择标准。通常的选择标准是味道更香甜、酸涩苦味更少、更便于保存和运输、更高产、更抗病等。几乎不会有人买水果时要求买酸的、涩的,都是要买最甜的——但最甜决不意味着保健成分最多。
由于抗氧化物质含量高的品种通常会有些酸、涩、苦味,被消费者的感官所嫌弃,所以这样的品种必然被优先淘汰。
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央视年5月25日的焦点访谈报道了土壤营养恶化问题(5)。大量使用化肥后,土壤有机物不达标87%,缺锌51.1%!
化肥的使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几十年的历史,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大量使用各种化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促进农作物生长,但这样会降低植物中镁和维生素C的含量。
此外,化肥最大的弊处是无法激活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因此越多使用化肥,土壤的贫瘠化速度也越快。然而土壤的恶化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恢复的,所以,用这样的土壤种出来的植物,我们可以想象其中的营养成分会怎样。
央视—《焦点访谈》被化肥“喂瘦”的耕地
手机:
古玉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