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年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至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期间,大约6年时间,共发布了18次公告,批准了71种新资源食品。详情请看下文。
一、茶树花
中文名称
茶树花
英文名称
Teablossom
基本信息
来源:山茶科山茶属茶树
(Camelliasinensis(L.)O.Kuntze)
食用部位:花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二、盐地碱蓬籽油
中文名称
盐地碱蓬籽油
拉丁名称
SuaedasalsaseedOil基本信息
来源:藜科碱蓬属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l)种子
生产工艺简述
以盐地碱蓬种子为原料,经萃取、脱色、过滤等工艺而制成。
质量要求
性状
淡黄色至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
亚油酸(C18:2)
≥50%
油酸(C18:1)
≥10%
亚麻酸(C18:3)
≥5%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三、美藤果油
中文名称
美藤果油
英文名称
SachaInchiOil基本信息
来源:大戟科美藤果(PlukenetiavolubilisL.)种籽
生产工艺简述
以美藤果种籽为原料,经脱壳、粉碎、压榨、过滤等工艺而制成。
质量要求
性状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
亚麻酸(C18:3)
≥35%
亚油酸(C18:2)
≥30%
油酸(C18:1)
≥5%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四、盐肤木果油
中文名称
盐肤木果油
英文名称
SumacFruitOil基本信息
来源:漆树科盐肤木属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果实
生产工艺简述
以盐肤木果实为原料,经气爆、压榨、浸提、过滤等工艺而制成。
质量要求
性状
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
油酸(C18:1)
≥52%
亚油酸(C18:2)
≥14%
棕榈酸(C16:0)
≥5%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五、广东虫草子实体
中文名称
广东虫草子实体
拉丁名称
Cordycepsguangdongensis
基本信息
来源:人工培养的广东虫草子实体
种属:子囊菌亚纲、麦角菌科、虫草属
生产工艺简述
广东虫草菌种经接种、培养,采收子实体后烘干制成。
食用量
≤3克/天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婴幼儿、儿童及食用真菌过敏者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
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应我国相关标准。
六、阿萨伊果
中文名称
阿萨伊果
基本信息
来源:棕榈科植物阿萨伊棕榈树(EuterpeoleraceaeMart.)的果实,英文名称Acai、中文译名阿萨伊。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七、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
中文名称
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
基本信息
来源: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ribis(Schumach:Fr.)Ryvarden﹞,也称金银花菌。
生产工艺简述
茶藨子叶状层菌(从金银花植株上分离)经接种培养、发酵、干燥、粉碎等步骤制得。
食用量
≤50克/天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婴幼儿、儿童及食用真菌过敏者不宜食用。
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一、蛋白核小球藻
中文名称
蛋白核小球藻
拉丁名称
Chlorellapyrenoidesa
基本信息
种属:绿藻目、小球藻属
生产工艺简述
人工养殖的蛋白核小球藻经离心、洗涤、分离、干燥等工艺制成。
食用量
≤20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深绿至黑绿色粉末
蛋白质/(g/g)
≥58
水分/(g/g)
≤5
灰分/(g/g)
≤5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二、乌药叶
中文名称
乌药叶
拉丁名称
Linderaeaggregateleaf
基本信息
来源: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eaggregate)
食用部位:嫩叶
食用量
≤5克/天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婴幼儿、儿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
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三、辣木叶
中文名称
辣木叶
拉丁名称
Moringaoleiferaleaf
基本信息
来源:辣木(拉丁学名Moringaoleifera)
食用部位:带柄的羽状复叶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四、蔗糖聚酯
中文名称
蔗糖聚酯
英文名称
SucrosePloyesters
主要成分
蔗糖聚酯(6、7、8酯)
基本信息
来源:大豆油
结构式:
(其中R为8-22碳链长度的脂肪酸)
分子量:-
生产工艺简述
大豆油经精炼、氢化,与甲醇反应生成甲酯,甲酯和蔗糖在一定条件下再发生反应,生成蔗糖聚酯粗品;然后经精炼、水洗涤、干燥、蒸发等过程精制而成。
食用量
≤10.6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凝胶状
蔗糖聚酯(6、7、8酯)
≥97%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婴幼儿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2.卫生部年第15号公告蔗糖聚酯相关信息作废。
一.蔗糖聚酯
中文名称
蔗糖聚酯
英文名称
SucrosePloyesters
主要成分
蔗糖聚酯(6、7、8酯)
基本信息
来源:大豆油
结构式:
(其中R为8-22碳链长度的脂肪酸)
分子量:-
生产工艺简述
大豆油经精炼、氢化,与甲醇反应生成甲酯,甲酯和蔗糖在一定条件下再发生反应,生成蔗糖聚酯粗品;然后经精炼、水洗涤、干燥、蒸发等过程精制而成。
食用量
≤3.1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凝胶状
蔗糖聚酯(6、7、8酯)
≥97%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使用范围:炸薯片、即热爆米花、烘烤小甜饼。
2.婴幼儿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二.玉米低聚肽粉
中文名称
玉米低聚肽粉
英文名称
Cornoligopeptidespowder
基本信息
来源:玉米蛋白粉
生产工艺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经调浆、蛋白酶酶解、分离、过滤、喷雾干燥等工艺生产而成的。
食用量
≤4.5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黄色或棕黄色粉末
蛋白质(以干基计)
≥80.0%
低聚肽(以干基计)
≥75.0%
AY(丙氨酸-酪氨酸)
≥0.6%
相对分子质量小于0的蛋白质水解物所占比例
≥90.0%
水分
≤7.0%
灰分
≤8.0%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婴幼儿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2.AY为Ala-Tyr的缩写,即丙氨酸-酪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2。
三.磷脂酰丝氨酸
中文名称
磷脂酰丝氨酸
英文名称
Phosphatidylserine
基本信息
来源:大豆
主要成分结构式:
分子量:-
生产工艺简述
以大豆卵磷脂和L-丝氨酸为原料,采用磷脂酶转化反应后,纯化浓缩,再经过二次纯化,干燥后包装制得。
食用量
≤毫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淡黄色粉末
磷脂酰丝氨酸
50.0%-60.0%
丙酮不溶物
≥95%
水分
≤2%
溶剂残留(正己烷)
≤25ppm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一.菜叶籽油
中文名称
茶叶籽油
英文名称
TeaCamelliaSeedOil基本信息
来源:山茶科(Theaceae)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OK.tez)的种子
生产工艺简述
以茶叶籽为原料,经烘干、脱壳、脱色、脱臭等步骤而制成。
食用量
≤15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
油酸(C18:1)
40-60%
亚油酸(C18:2)
15-35%
棕榈酸(C16:0)
13-20%
硬脂酸(C18:0)
2-6%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二.盐藻及提取物
中文名称
盐藻及提取物
拉丁名称
DunaliellaSalina(extract)
基本信息
种属:绿藻门、团藻目、盐藻属
生产工艺简述
盐藻藻种经养殖、藻液净化、离心分离、洗盐脱水、提纯等工艺而制成的半流体或粉状产品。
食用量
≤15毫克/天(以β-胡萝卜素计)
盐藻
盐藻提取物
质量要求
性状
棕褐色粉末
棕黑色半流体
胡萝卜素含量
(以β-胡萝卜素计)
≥2%
≥8%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产品的胡萝卜素含量2-8%,其标签、说明书标注为盐藻;产品的胡萝卜素含量≥8%,其标签、说明书标注为盐藻提取物。
2、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三.鱼油及提取物
中文名称
鱼油及提取物
英文名称
FishOil(extract)
主要成分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
基本信息
来源:可食用海洋鱼
生产工艺简述
可食用海洋鱼经加热烹煮、压榨、离心、提纯、脱色、除臭等工艺而制成的油状液体或粉状产品。
食用量
≤3克/天
质量要求
鱼油
鱼油提取物
性状
淡黄色液体或粉末
淡黄色液体或粉末
DHA含量
≥36mg/g
≥mg/g
EPA含量
≥27mg/g
≥80mg/g
EPA+DHA含量
≥mg/g
≥mg/g
水分
≤3.0%
≤1.0%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1、DHA含量36-mg/g,标签及说明书中标注鱼油;DHA含量≥mg/g,标签及说明书中标注鱼油提取物。
2、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四.甘油二酯油
中文名称
甘油二酯油
英文名称
DiacylglycerolOil
主要成分
甘油二酯
基本信息
来源: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
主要成分结构式:
1,2-甘油二酯1,3-甘油二酯
(其中COR、COR’为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酰基)
生产工艺简述
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为原料,以脂肪酶制剂、水、甘油等为主要辅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经蒸馏分离、脱色、脱臭等工艺而制成。
食用量
≤30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透明状液体
甘油二酯含量
≥40%
甘油三酯含量
≤58%
单干酯含量
≤1.5%
游离脂肪酸含量
≤0.5%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五.地龙蛋白
中文名称
地龙蛋白
英文名称
EarthwormProtein
基本信息
来源: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Savigny)
生产工艺简述
以地龙(蚯蚓)经挑选洗涤、水解自溶、离心分离、微滤、喷雾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
食用量
≤10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浅黄色粉末
蛋白质含量
≥65%
水分
≤8.0%
灰分
≤9.0%
蚓激酶
不得检出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本产品不适宜婴幼儿、少年儿童、孕产妇、过敏体质者等人群食用,在产品的标签、说明书中应标注“婴幼儿、少年儿童、孕产妇、过敏体质者不宜食用”。
六.乳矿物盐
中文名称
乳矿物盐
英文名称
MilkMinerals
基本信息
来源:乳清
生产工艺简述
以乳清为原料,经去除蛋白质、乳糖等成分而制成。
食用量
≤5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白色粉末
钙
23.0-28.0%
磷
10.0-14.0%
蛋白质
≤5.0%
脂肪
≤1.0%
乳糖
6.0-10.0%
灰分
70.0-78.0%
水分
≤6.0%
PH值(10%溶液)
6.4-7.3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七.牛奶碘性蛋白
中文名称
牛奶碱性蛋白
英文名称
MilkBasicProtein
基本信息
来源:鲜牛乳
生产工艺简述
以鲜牛乳为原料,经脱脂、过滤、浓缩、去除酪蛋白等酸性蛋白、阳离子层析、冷冻干燥等工艺制成。
食用量
≤毫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深褐色或乳黄色粉末
蛋白质含量
≥90%
牛奶碱性蛋白含量
≥70%
碳水化合物
≤5%
水分
≤5%
灰分
≤5%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一、γ-氨基丁酸
中文名称
γ-氨基丁酸
英文名称
Gammaaminobutyricacid
基本信息
来源:L-谷氨酸钠
结构式:NH2CH2CH2CH2COOH
分子式:C4H9NO2
分子量:.12
生产工艺
以L-谷氨酸钠为原料经希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hilgardii)发酵、加热杀菌、冷却、活性炭处理、过滤、加入调配辅料(淀粉)、喷雾干燥等步骤生产而成。
食用量
≤毫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γ-氨基丁酸
≥20%
水分
≤10%
灰分
≤18%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饮料、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糖果、焙烤食品、膨化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二、初乳碱性蛋白
中文名称
初乳碱性蛋白粉
英文名称
ColostrumBasicProtein
基本信息
来源:牛初乳
生产工艺简述
以牛初乳为原料,经杀菌、脱脂、离心分离、去除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微滤、超滤、冷冻干燥等工艺而制成的。
食用量
≤毫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乳白色粉末
蛋白质含量
≥80%
1-30kda分子量比例
≥50%
水分
≤7%
灰分
≤3%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乳制品、含乳饮料、糖果、糕点、冰激淋,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三、共轭亚油酸
中文名称
共轭亚油酸
英文名称
ConjugatedLinoleicAcid
主要成分
共轭亚油酸(C18:2),(主要的异构体为9c,11t和10t,12c的异构体)
基本信息
来源:红花籽油
主要成分的结构式:
(c顺式结构,t反式结构)
分子式:C18H32O2
分子量:.44
生产工艺简述
以食品级的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共轭化反应将其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
食用量
6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无色至淡黄色清澈、透明油状液体
共轭亚油酸含量
-mg/g(w/w)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和10t,12c异构体)
78%-84%(气相,面积百分比)
油酸C18:1c9
10%-20%(气相,面积百分比)
棕榈酸C16:0
4%(气相,面积百分比)
硬脂酸C18:0
4%(气相,面积百分比)
油酸C18:2c9,c12
3%(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组成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异构体
37.5%-42.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C18:2,10t,12c异构体
37.5%-42.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C18:2,9c,12c异构体
0-3.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9t,11t和10t,12t异构体
1%(面积百分比)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1.直接食用。
2.脂肪、食用油和乳化脂肪制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四、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中文名称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英文名称
ConjugatedLinoleicAcidGlycerides
主要成分
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
基本信息
来源:红花籽油
主要成分的结构式:
(其中R是共轭亚油酸C18:29c,11t或10t,12c异构体,c顺式结构,t反式结构)
生产工艺简述
以食品级的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共轭化反应将其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然后以食品级脂肪酶为催化剂,将共轭亚油酸脂肪酸与甘油进行酯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食用量
6克/天
质量要求
性状
无色至淡黄色清澈、透明油状液体
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
77%-83%
共轭亚油酸甘油二酯含量
17%-23%
共轭亚油酸单甘酯含量
1%
脂肪酸组成
共轭亚油酸含量
-mg/g(w/w)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和10t,12c异构体)
78%–84%(气相,面积百分比)
油酸C18:1c9
10%–20%(气相,面积百分比)
棕榈酸C16:0
4%(气相,面积百分比)
硬脂酸C18:0
4%(气相,面积百分比)
亚油酸C18:2c9,c12
3%(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组成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异构体
37.5%–42.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C18:2,10t,12c异构体
37.5%–42.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C18:2,9c,12c异构体
0-3.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9t,11t和10t,12t异构体
1%(面积百分比)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使用范围:1.直接食用。
2.乳及乳制品(纯乳除外);脂肪、食用油和乳化脂肪制品;饮料类;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杂粮粉及其制品;即食谷物、焙烤食品、咖啡,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五、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T-Ⅲ)六.杜仲籽油
中文名称
杜仲籽油
拉丁名称
Eu白癜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