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学院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

年武汉商学院专升本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公共课英语统一考试,各高校统一大纲:科目一:年湖北普通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各专业课考试大纲如下:01《休闲体育》专业

科目2:体育社会学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及不同的体育形态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即有关名词、概念的含义与相关基础知识,并能正确地加以表述。

领会(Ⅱ):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与基本原理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加以理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表达或加以说明。

应用(Ⅲ):要求学生能运用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原理来解释和研究体育社会现象。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第二节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第三节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理解社会学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功能;掌握体育社会学、社会学的定义。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第三节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分层的含义,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和体育的社会控制作用。

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体育运动与经济

第二节体育运动与政治

第三节体育运动与人口

第四节体育运动与教育

第五节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

第六节体育运动与大众传媒

本章要求学生认识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分层问题,以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体育同社会的关系;学会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掌握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第四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第一节文化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文化的要素与特性第三节体育文化概述第四节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文化的特征形态;理解中国文化的要素与特性,体育文化的概念和产生的社会原因;掌握现代体育文化的概念、性质和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社会恶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第二节社会中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第三节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运行的概念以及不同社会运行方式的特点;了解现代社会的特质,理解社会现代化的标准和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

第六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不同社会制度的体育运动

第二节体育运动的制度结构

第三节中国体育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第四节全球化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

第五节职业体育的兴起与繁荣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形成的背景和特征,了解体育制度改革的本质与动因,理解体育改革的过程、特点及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第七章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社会角色

第二节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不同社会角色的特点,掌握体育运动中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掌握社会互动的作用。

第八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生活方式概述

第二节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

第三节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改善

第四节体育休闲的社会价值

第五节城市化过程中的体育运动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生活方式的要素和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掌握生活方式的概念、分类以及与体育有关的生活方式要素。

第九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第二节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

第三节竞技体育与社会规则

第四节竞技体育与社会公平公正

第五节竞技体育的分类

第六节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竞技体育的特点,理解竞技体育的社会本质,掌握竞技体育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价值。

第十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社会体育概述

第二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第三节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

第四节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体育参与的相关概念,了解社会体育对维护社会健康做出的贡献以及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群体概述

第二节体育群体概述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

第四节妇女体育

第五节农民工体育

第六节残疾人体育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群体的概念,体育群体的特征,了解中国体育社团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二章体育运动中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第一节民族问题概述

第二节体育运动与民族

第三节体育与民族主义

第四节宗教问题概述

第五节体育与宗教的关系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民族的概念,理解、掌握竞技体育树立民族形象,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弥合民族之间的创伤的功能。

第十三章体育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体育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种类

第三节体育社会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社会问题的概念与特点、了解体育社会问题的种类。

第十四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学科方法论

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

第三节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方法

第四节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的标准化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掌握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方法。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目类型有: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可采用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或者判断题,主要考核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体育运动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观性试题可采用简答、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运用体育社会学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体育群体、体育社会现象及问题的能力。

四、参考教材与参考材料

参考教材:《体育社会学》(第四版),作者:卢元镇,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出版时间:年8月第4版.

参考材料:[1]袁方著.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C·赖特·米尔斯著.社会学想象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科目3:运动训练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考核,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竞技体育的概念、构成及基本特点;掌握项群理论建立的科学意义及特征;掌握运动成绩定义及其决定因素、竞技结构模型及状态诊断的重要意义;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及训练方法与手段,并能将其运用到运动员体、技、战、智等竞技能力的训练中;掌握运动员各个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与组织。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竞技体育的概念、构成及基本特点

2.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1.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2.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3.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2.竞技能力释义

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4.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1.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2.动机激励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3.有效控制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4.系统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5.周期安排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6.适宜负荷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7.区别对待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8.直观教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9.适时恢复原则释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释义

2.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

3.八种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4.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体能训练释义及基本要求

2.身体形态释义;不同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训练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3.力量素质释义(重点)

4.各种力量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重难点)

5.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6.速度素质释义;各种速度素质的评定及训练及其基本要求

7.耐力素质释义;各种耐力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8.耐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9.柔韧素质定义;柔韧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10.灵敏素质释义;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第七章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技术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

3.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主体因素、客体因素)

4.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直观法与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

5.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及运动技术评价

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1.竞技战术的定义及构成

2.战术的分类

3.战术训练方法(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实战法)

4.战术方案的制定

5.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1.运动员心理能力定义

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及几种心理现象及克服方法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1.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2.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3.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3.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1.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2.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目类型(及分数)建议:

客观题:名词解释(10分)、填空题(10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0分)

主观题:判断改错题(1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5分)

四、考试参考教材

《运动训练学》,作者:田麦久,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年8月第2版

02《车辆工程》专业

科目2:工程制图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工程制图》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该课程,要求考生具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制图的基本知识

1.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制图基本规格:图纸,比例,字体,图线及其画法。

(2)几何作图:斜度和锥度,圆弧连接,椭圆的画法。

(3)尺寸标注和线段分析。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2.重点、难点

重难点:斜度,锥度,尺寸标注,圆弧连接。

模块二正投影与三视图

1.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重点、难点

重难点: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模块三点、直线及平面的投影

1.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掌握点、线、面在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掌握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作点的方法。

(3)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以及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4)掌握平面的投影特性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点、直线、平面在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重点、难点

重难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点、交线并完成及可见性的判断。

模块四基本体的投影

1.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

(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3)两回转体表面相交的交点、相贯线投影图作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基本体的投影。

(2)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

2.重点、难点

重难点:两回转体表面相交;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模块五组合体

1.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与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邻接表面关系。

(2)组合体的分析方法。

(3)画组合体三视图。

(4)读组合体视图。

(5)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读图的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

2.重点、难点

重难点:画、读组合体的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模块六图样的表达方法

1.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与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六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5)机件表达方法综合举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六个基本视图及其配置。

2.重点、难点

重难点:剖视图。

模块七标准件和常用件

1.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2)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3)齿轮的几何要素和规定画法。

(4)滚动轴承的结构和代号。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键和销。

(2)弹簧。

2.重点、难点

重难点: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模块八零件图

1.基本要求图

要求理解与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零件图的视图内容。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3)零件结构的工艺性简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零件图绘制。

(3)读零件图。

2.重点、难点

重难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目类型(及分数)建议:点线作图题(10分)、补画第三视图题(20分)、图样画法作图题(10分)、综合分析及作图题(20分)

四、考试参考教材

推荐教材:《工程制图与AutoCAD》,胡建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年。

科目3:汽车构造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特点。

《汽车构造(上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汽车发动机整体结构,各机构和系统的作用、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发展的新结构、新技术,为学好本专业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汽车构造(下册)》要求考生具备汽车底盘结构及工作原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检查考生是否具备后续车辆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学习的汽车结构知识基础。基本要求为:(1)熟悉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功用及类型;(2)熟悉汽车底盘各系统元件的组成及分类;(3)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汽车构造(上册)》的考试内容及要求:

1.总论

(1)了解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2)掌握汽车的定义及组成、汽车的分类及代号。

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1)掌握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2)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3)了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与特性。

3.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和受力情况;

(2)熟练掌握机体组中各个零件的构造特点和功用;

(3)掌握连杆组中各个部件的作用、材料、构造特点;

(4)掌握曲轴飞轮组中的曲轴和飞轮的作用、材料、结构特点;

(5)了解曲轴扭转减振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4.配气机构

(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与组成;

(2)熟练掌握配气机构的工作过程;

(3)掌握气门间隙的必要性和调整方法;

(4)掌握配气相位的定义和计算。

5.汽油机燃油系统

(1)了解汽油及其使用性能;

(2)掌握汽油发动机燃油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原理;

(3)重点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6.柴油机燃油系统

(1)了解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和组成,

(2)了解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和燃烧室类型;

(3)了解喷油器的功用组成和工作情况;

(4)了解喷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

(5)了解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滤清器、输油泵等辅助装置结构。

7.进排气系统

(1)了解汽车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2)了解增压系统及EGR系统工作原理。

8.发动机有害排放物净化系统

(1)了解汽车发动机有害排放物;

(1)了解汽油机的排放控制装置;

(1)了解柴油机的排放控制装置。

9.发动机冷却系统

(1)了解冷却系的作用、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及发动机的冷却方式;

(2)掌握水冷系的组成及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情况;

(3)了解风冷系的结构特点。

10.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润滑系统的功用、润滑方式、组成及润滑系统主要机件的工作原理;

(2)熟悉润滑油路中润滑油的工作路径。

11.发动机点火系统

(1)了解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器件的结构;

(2)掌握微机点火系统的主要部件组成、各自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12.发动机起动系统

(1)了解起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

13.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醇类燃料系统

(1)了解各种新燃料供给系统的特点。

《汽车构造(下册)》的考试内容及要求:

1.汽车传动系统

(1)熟悉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功用及分类;

(2)熟悉离合器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离合器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离合器自由间隙及自由行程的定义及意义;

(3)熟悉手动变速器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手动变速器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副变速器与分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功用及类型,了解典型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熟悉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万向传动装置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6)熟悉驱动桥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驱动桥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2.汽车行驶系统

(1)熟悉汽车行驶系统的组成、功用及分类;

(2)熟悉车架的功用及类型,熟悉各种车架的结构特点;

(3)熟悉车桥的功用及类型,熟悉车桥的元件组成及结构,掌握转向轮定位参数的定义;

(4)熟悉车轮与轮胎的功用及类型,掌握车轮与轮胎的规格标记方法;

(5)熟悉悬架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悬架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主动悬架及半主动悬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汽车转向系统

(1)熟悉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功用及分类;

(2)熟悉转向操纵机构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转向操纵机构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熟悉转向器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转向器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4)熟悉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转向传动机构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5)熟悉转向助力系统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转向助力系统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4.汽车制动系统

(1)熟悉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功用及分类;

(2)熟悉制动器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制动器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熟悉驻车制动系统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驻车制动系统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4)熟悉制动操纵装置的功用及类型,掌握典型制动操纵装置的元件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5)了解气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其中《汽车构造(上册)》约占40分,《汽车构造(下册)》约占60分。

题目类型(及分数)建议:

1.单项选择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判断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4.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5.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四、考试参考教材

1.《汽车构造(上册)》,作者:史文库、姚为民,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年6月第六版。

2.《汽车构造(下册)》,作者:史文库、姚为民,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年6月第六版。

03《软件工程》专业

科目2:高等数学

(2)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3)会用重积分求一些简单几何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物体的体积)。

(六)常微分方程

1.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2.考试要求

(1)掌握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4)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七)级数

1.考试内容

幂级数的基本概念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2.考试要求

(1)掌握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考试题目类型建议: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

3.题量及分值分布建议

选择题5个15分。

填空题5个15分。

计算题2个14分。

应用题1个8分。

证明题1个8分。

四、考试参考教材

高等数学(第四版),侯风波,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科目3: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当今主流的软件设计方法,Java是当今最流行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以Java语言作为考试的基础语言,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知识和初步应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及实现的能力的考试。

考试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成份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3.掌握Java类库的常用类

4.掌握简单Java应用程序的阅读、理解和编写

5.了解Java图形用户界面程序的编写

6.了解Java语言的多线程编程、数据库编程

7.掌握基本的常用算法和实现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考生达到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Java语言的编程语法和常用类的使用,以下是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一)基础知识

了解Java语言的历史和特点;掌握Java的程序结构及开发环境的搭建;熟悉Java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掌握变量和常量的定义方法;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转换;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运用;熟悉Java的编码规范。

1.Java语言的历史、现状、特点、基本程序结构以及编程环境的搭建。

2.Java语言的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boolean

(2)引用数据类型:类、接口、数组

3.常量和变量

常量的各种表示形式和类型,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

4.数据类型转换

显示转换,隐式转换

5.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自增/减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条件运算符等。

6.表达式

表达式的组成规则,表达式运算中的类型转换、优先级和结合性。

7.Java编程规范

(二)流程控制结构

熟悉流程控制分为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掌握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具体实现。

1.Java程序的基本结构

2.选择结构

(1)if语句

(2)switch语句

3.循环结构

(1)for语句

(2)while语句

(3)do-while语句

4.跳转语句

(1)break语句

(2)continue语句

(3)return语句

5.循环语句与分支语句的嵌套

(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概念;掌握类的声明;掌握对象的创建和使用;掌握继承和多态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接口的声明和实现;掌握包的声明、包与类的引入;掌握Java类库常用类的使用。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类、对象、成员变量、成员方法、封装、继承、多态

2.类的基本组成

(1)类的声明

(2)成员变量的声明

(3)成员方法的声明与调用,方法的参数传递与返回值

(4)方法的重载

(5)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

3.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1)对象的创建

(2)构造方法与对象的初始化

(3)成员变量、成员方法的访问

(4)this

(5)引用的赋值

4.类的继承

(1)子类的声明

(2)super

(3)变量覆盖和方法覆盖

(4)final类和final方法

5.类及成员的四种访问权限

(1)类的访问权限:默认权限、public

(2)类成员的访问权限:public、private、protected、默认权限

6.抽象类与接口

(1)abstract类和abstract方法的声明

(2)接口的声明与实现

(3)面向抽象类编程

(4)面向接口编程

(5)内部类、匿名类

7.包

(1)包的声明及package语句

(2)包和类的引入及import语句

8.常用类的使用

(1)String类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对象创建,字符串的比较,字符的访问与查找,子串的查找,字符串的连接。

(2)StringBuffer类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对象创建,字符串的修改,与String类字符串的相互转换。

(3)Math类和Random类的常用方法。

(4)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及其常用方法。

(5)了解Object类和Class类。

(四)数组

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声明、创建与使用。

1.数组的声明、创建和初始化

2.数组的大小和元素默认值

3.数组元素的使用

(五)图形用户界面程序设计

掌握AWT和Swing常用组件与容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窗口应用程序和小应用程序Applet的构建方法;掌握常用布局管理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事件的处理方法;掌握颜色和字体的设置方法;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1.常用组件和容器的创建和使用

标签、文本框、按钮、文本区域、复选框、单选钮、下拉列表、列表窗口、面板、对话框

2.常用布局管理器的使用

FlowLayout、BorderLayout、GridLayout、CardLayout

3.事件处理模型与常见事件的处理

(1)事件、事件源、事件处理者及事件处理模型;

(2)WindowEvent、ActionEvent、ItemEvent、KeyEvent、MouseEvent、FocusEvent、TextEvent的处理.

4.颜色和字体的设置

Color类、Font类

5.基本图形的绘制

绘制直线、矩形、椭圆、弧、多边形、字符串的方法

(六)异常处理

理解异常处理机制;熟悉常用异常类;掌握用try-catch-finally语句捕获异常;掌握抛出异常和声明抛出异常;掌握自定义异常类的声明和使用。

1异常的概念和分类

2.常用的异常类

3.异常的捕获与处理:try-catch-finally

4.异常的抛出:throw语句,throws子句

5.自定义异常

(七)输入输出流及文件操作

理解输入输出流的概念;熟悉流的分类;掌握常用流类的使用方法;掌握系统标准输入和输出的使用方法;掌握用Scanner类输入数据的方法;掌握用File类管理文件和目录的方法;掌握用RandomAccessFile类读写随机访问文件的方法。

1.流的分类

输入流与输出流,字节流与字符流

2.常用流

(1)常用字节流: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ByteArrayInputStream、ByteArrayOutputStream、BufferedInputStream、BufferedOutputStream

(2)常用字符流:FileReader、FileWriter、CharArrayReader、CharArrayWriter、StringReader、StringWriter、BufferedReader、BufferedWriter

3.系统标准输入输出操作

4.Scanner类

5.File类

文件创建、文件删除、文件夹创建、目录列表、文件属性获取和设置、文件重命名

(八)高级编程基础

理解多线程程序设计的概念;掌握线程的创建、生命周期、调度和控制;了解线程的同步;熟悉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JDBC的简单应用。

1.多线程

(1)多线程的概念

(2)线程的创建

(3)线程的生命周期、调度和基本控制

(4)线程的同步

2.数据库编程

(1)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表、SQL语句)

(2)JDBC结构与原理

(3)JDBC简单应用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目类型及分数设置建议:

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多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程序填空(每题4分,共20分)

程序设计题(每题12分,共24分)

四、考试参考教材

《Java2实用教程(第5版)》,作者:耿祥义、张跃平,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年第5版0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科目2: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置的目的:《工程热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工科学生科学素质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为学生学习热能与动力工程类专业后续课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从事热管理和热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授课及习题练习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解决热能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它不仅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准备,而且也为以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要求:

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规律,能量转换的条件对能量转换的影响;

2、掌握能够有效利用能量的原则和途径,分析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基本方法;

3、清楚常用工质的物性,利用公式、图表正确进行各种过程的计算,了解用热力学微分方程研究物性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要求

掌握热力系统的分类、工质热力状态、基本状态参数、状态方程式及平衡状态等概念;了解热力过程;掌握功量和热量的计算;掌握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的判断依据;了解热力循环的组成。

2、内容

第一节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

第二节热力系统

第三节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第四节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系

第五节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第六节过程功和热量

第七节热力循环

第二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

1、要求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实质;了解系统热力学能、总储存能的概念;熟练掌握焓的概念与应用,注意流动功、轴功、技术功与膨胀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系统与外界之间能量传递的方式;掌握闭口、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方程与应用。

2、内容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第二节热力学能和焓

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

第四节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

第五节能量方程的应用

第三部分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1、要求

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理想气体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的计算;掌握水蒸气的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关系;掌握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及状态参数的变化。

2、内容

第一节理想气体的概念

第二节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第三节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

第四节水蒸气的饱和状态和相图

第五节水的汽化过程和临界点

第四部分气体和蒸汽的热力过程

1、要求

了解热力过程的一般目的及一般分析方法;掌握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的计算及其在坐标图上的表示。

2、内容

第一节理想气体的可逆多变过程

第二节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和定温过程

第三节绝热过程

第四节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综合分析

第五节水蒸气的基本过程

第五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

1、要求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掌握卡诺循环、卡诺定理;掌握熵与熵方程及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掌握可用能的损失及计算;熵的性质及计算;用熵这个状态参数进行过程方向及性质的判断,并计算作功能力损失。

2、内容

第一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节卡诺循环和多热源可逆循环分析

第三节卡诺定理

第四节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五节熵方程

第六节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

第七节能量贬值原理

第六部分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1、要求

掌握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热力过程的计算;掌握余隙容积对压缩过程的影响及多级压缩中间冷却的压缩过程。

2、内容

第一节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

第二节余隙容积的影响

第三节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

第七部分制冷循环

1、要求

掌握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分析、计算和在坐标图上的表示;掌握压缩蒸汽制冷循环的分析、计算和在坐标图上的表示。

2、内容

第二节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第三节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第八部分混合气体和湿空气

1、要求

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对湿度和含湿量等基本概念;了解湿空气过程及其应用。

2、内容

第一节理想气体混合物

第二节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

第三节湿空气

第四节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第五节湿空气的过程及其应用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目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四、考试参考教材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沈维道、童钧耕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科目3:制冷技术05《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

科目2:烹饪营养学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考试目标:考核学生对基础营养、食物营养、烹饪营养和平衡膳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科学烹饪和合理膳食构建的应用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营养意识和营养健康饮食观念。

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人体的营养需求;熟悉烹饪原料营养价值特点;了解膳食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掌握平衡膳食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营养知识指导烹饪过程,能运用平衡膳食原理指导合理膳食构建。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基础营养(重点考核)

一、能量

(一)掌握能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二)掌握人体能量的来源与消耗途径(重点)

(三)了解各人群膳食能量供给量标准

(四)掌握能量的食物来源

(五)掌握能量代谢与健康关系(重点)

(六)掌握肥胖的膳食防治原则

二、蛋白质

(一)了解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

(二)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三)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四)了解氮平衡与人体健康关系

(五)掌握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重点)

(六)掌握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改善原理——蛋白质互补(重点)

(七)了解各人群膳食蛋白质供给量标准

(八)掌握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三、脂类

(一)了解脂类的组成和分类

(二)掌握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n-3/n-6、反式/顺式)的种类和生理特性(重点)

(三)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

(四)掌握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

(五)了解各人群膳食脂类供给量

(六)掌握脂类的食物来源

(七)掌握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功能以及与脂质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重点)

(八)掌握脂质代谢相关疾病的膳食防治原则

四、碳水化合物

(一)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营养分类

(二)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三)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四)了解各人群膳食碳水化合物供给量

(五)掌握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六)了解碳水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关系

(七)掌握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

五、矿物质

(一)了解矿物质的分类与特点

(二)掌握钙、镁、钾、钠、铁、锌、硒、碘的生理功能、摄入不当危害、食物来源;了解以上各营养素的膳食供给量(包括RNI/AI、UL、PI等)。

六、维生素

(一)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生理功能、摄入不当危害、食物来源;了解以上各营养素的膳食供给量(包括RNI/AI、UL等)。

(三)掌握水溶性维生素B1、B2、烟酸、叶酸、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摄入不当危害、食物来源;了解以上各营养素的膳食供给量(包括RNI/AI、UL、PI等)。

七、膳食纤维

(一)掌握膳食纤维的定义

(二)了解膳食纤维的分类

(三)掌握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重点)

(四)了解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

(五)了解膳食纤维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八、水

(一)了解人体内水的分布及水平衡

(二)掌握水的生理功能

九、植物化学物

(一)掌握植物化学物的概念

(二)掌握植物化学物的生理功能

(三)了解儿茶素等8种酚类、番茄红素等3种萜类、异硫氰酸盐等2种含硫化合物类植物化学物的主要功能、食物来源。

第二部分食物营养

一、掌握谷类原料营养价值特点

二、掌握豆类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特点

三、掌握蔬菜的营养价值特点

四、掌握菌藻类的营养价值特点

五、掌握水果的营养价值特点

六、掌握坚果的营养价值特点

七、掌握畜肉类原料的营养价值特点

八、掌握禽肉类原料的营养价值特点

九、掌握水产类原料的营养价值特点

十、掌握乳类及乳制品的营养价值特点

十一、掌握蛋类原料的营养价值特点

十二、了解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特点

十三、了解酒类的营养价值

十四、了解常用调味品的营养价值

第三部分烹饪营养

一、烹饪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

(一)掌握蛋白质在烹饪中的变化:变性、水解、高温下不良变化

(二)掌握脂肪在烹饪中的变化:水解、热分解、热聚合、高温氧化、油脂老化

(三)掌握淀粉在烹饪中的变化:糊化、水解、老化、丙烯酰胺的生成

(四)掌握维生素的变化:热分解、氧化、光分解、遇碱破坏、酶解

(五)了解矿物质在烹饪中的变化

二、掌握烹饪过程中营养损失的途径

三、了解不同烹饪方法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四、掌握科学烹饪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部分平衡膳食(重点考核)

一、膳食与膳食结构

(一)了解世界各国膳食类型

(二)了解世界各国膳食结构类型:欧美模式、日本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地中海模式

(三)了解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与优势、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二、平衡膳食原理

掌握平衡膳食定义、食物组成、基本要求

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

(一)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与应用(重点)

(二)掌握《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与应用(重点)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计算题

等,各题型分值分配不限。

四、考试参考教材

《烹饪营养学》,眭红卫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年7月第1版

科目3:烹调工艺学

06《财务管理》专业

科目2:会计学原理

科目3:财务管理07《国际商务》专业

科目2:国际商务导论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目标:本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国际商务是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相关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原因、国际商务活动的环境、国际商务的进入方式和战略,以及国际商务活动运营中的生产、物流、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等职能环节的管理活动。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国际商务的内涵以及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企业国际商务活动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对国际商务环境、国际商务方式、企业战略、职能、组织结构等有系统性的掌握,掌握国际商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和理解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1章导论

第1部分国际商务环境

第2章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与社会差异

第3章文化的差异

理解政治体制差异,经济体制差异,法律体系差异;掌握文化的含义,识别文化的要素。

第2部分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第4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5章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

第6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7章国际收支

第8章外汇与汇率

第9章金融市场与国际货币体系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能够用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商务实践进行解释和指导。掌握关税,非关税壁垒,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理解政府干预国际贸易的动机,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掌握汇率的决定,汇率理论;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和IMF;掌握两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差异;掌握国际货币体系对货币管理和企业战略的含义。

第3部分国际企业的战略与组织

第10章跨国公司的战略

第11章国际商务组织

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掌握并购和新创企业作为进入战略的优缺点;掌握战略联盟的优缺点;了解跨国公司的组织文化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第4部分国际企业的运营

第12章国际市场营销

第13章供应链管理

第14章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第15章国际财务管理

能够根据实际案例制定国际营销策略组合,掌握经济全球化对新产品研发的影响;掌握国际企业中不同人员配备政策的利弊,劳工组织对国际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分类等。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目类型及分数设置建议: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简答题4小题,共20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15分。

四、考试参考教材

《国际商务》(第二版),韩玉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科目3:国际贸易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目的:《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国际贸易》科目考试,考查考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保证接续培养后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筛选合适的考生。

要求:通过《国际贸易》科目的考试,考查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拥有必要的专业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情况。要求学生在《国际贸易》课程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上,达到能与后续课程衔接的水平。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

第三节对外贸易的分类

第四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及当今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现状,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一节国际分工

第二节世界市场

第三节世界市场价格

了解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理解世界市场价格的基础是交换商品的国际价值,理解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决定贸易利益的变化。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自由贸易理论

第二节保护贸易理论

理解贸易理论是制定贸易政策的重要基础。掌握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部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了解贸易政策的类型,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第五章国际贸易促进与管制

第一节出口促进

第二节出口管制

理解出口管制的原因,理解世界各国促进贸易的政策措施,了解经济特区的特点和作用。

第六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类型,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在21世纪展现出的新特点,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七章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节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的背景和作用,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过程、原则和机制。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

第八章关税措施

第一节关税概述

第二节关税类别

第三节关税征收、减免与配额

第四节关税保护度

理解各国征收关税的目的、类型、征收依据和关税减让谈判,了解关税的作用,掌握关税的征收方法和关税保护度的衡量。

第九章非关税壁垒

第一节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第三节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四节绿色贸易壁垒

了解非关税壁垒的产生、种类、影响及相关规则。了解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含义,知晓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发展态势。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目类型有:客观题一般有选择题、填空题等类型;主观题一般有名词解释、判断说明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类型。

四、考试参考教材

《国际贸易》(第七版),薛荣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年。

08《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科目2:管理学原理

科目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09《零售业管理》专业

科目2:《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科目3:市场营销学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目的:市场营销学是零售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零售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市场营销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市场营销学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1章市场营销导论

第1节认识市场

一、市场的概念

二、市场的功能

三、市场的分类

第2节认识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的内涵

二、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

第3节认识市场营销学

一、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三、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

第2章市场营销管理与营销管理观念

第1节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与任务

一、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与任务

二、企业面对的需求状况

第2节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一、企业战略及其构成

二、企业战略管理

三、市场营销管理

第3节市场营销管理观念

一、生产观念

二、产品观念

三、推销观念

四、市场营销观念

五、社会营销观念

第4节市场营销观念创新与拓展

一、顾客价值

二、顾客满意

三、顾客忠诚

四、关系营销

五、体验营销

六、绿色营销

七、市场营销道德

第3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1节市场营销环境概述

一、市场营销环境结构

二、市场营销环境特征

第2节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自然环境

四、技术环境

五、政治法律环境

六、社会文化环境

第3节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一、企业内部环境

二、供应商

三、营销中介

四、顾客

五、竞争者

六、社会公众

第4节营销环境分析与相应的营销对策

一、环境机会分析

二、环境威胁分析

三、机会—威胁综合分析

第4章消费者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

第1节消费者与消费者市场

一、消费者

二、消费者市场

第2节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过程

一、消费者行为的含义

二、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过程

三、消费者购买行为

四、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第3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一、文化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个人因素

四、心理因素

五、情境因素

第4节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一、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

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

三、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

第5章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

第1节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概述

一、组织购买及组织购买品

二、组织市场概念

三、组织购买的特征

第2节生产者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

一、生产者购买行的主要类型

二、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

三、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四.生产者的采购决策

第3节中间商市场与购买行为

一、中间商的采购类型

二、中间商采购过程的参与者

三、中间商购买决策过程

四、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第4节非营利组织市场、政府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

一、非营利组织市场

二、非营利组织的购买特点与方式

三、政府市场的购买行为分析

四、企业如何开拓海外政府采购市

第6章市场营销调研

第1节市场营销调研概述

一、市场营销调研的概念

二、市场营销调研在营销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

四、市场营销调研的分类

五、市场营销调研的局限性

第2节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

一、确定调研问题

二、设计调研方案

三、实施调研

四、分析数据

五、撰写报告

六、信息反馈和跟踪

第3节市场营销调研方法

一、文案调研法

二、观察法

三、小组访谈法

四、深层访谈法

五、面访调研法

六、电话调研法

七、实验法

八、各种调研方法的选取原则

第4节调研问卷的设计

一、调研问卷的类型

二、调研问卷的结构

三、常见的问题形式

四、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5节调研抽样的设计

一、抽样的基本概念

二、抽样的作用

三、抽样设计的过程

四、随机抽样技术

五、非随机抽样技术

第7章市场营销战略

第1节市场细分战略

一、市场细分的内涵

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四、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五、市场细分依据的变量

六、细分市场的原则

七、关于细分市场的其他问题

第2节目标市场选择战略

一、评估细分市场

二、选择目标市场

三、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四、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

第3节市场定位战略

一、市场定位的含义与价值

二、市场定位的方式

三、市场定位的步骤

四、市场定位战略

第4节品牌战略

一、品牌的内涵与作用

二、品牌的类型与层次

三、品牌的设计原则

四、品牌战略

第8章产品策略

第1节产品整体概念

一、产品及产品整体概念

二、产品的分类

第2节产品组合

一、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

二、优化产品组合的分析

三、产品组合决策

第3节产品生命周期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基本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营销策略

第4节新产品开发

一、新产品的概念及类型

二、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开发原则

三、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第5节服务产品与服务营销

一、服务及其分类

二、服务的基本特性

三、服务营销组合

第9章价格策略

第1节影响定价的因素

一、影响定价的企业内部因素

二、影响定价的企业外部因素

第2节制定价格的一般程序

一、测定需求

二、估计成本

三、选择定价方法

第3节定价的基本策略

一、地区定价策略

二、折扣定价策略

三、心理定价策略

四、差别定价策略

五、新产品定价策略

六、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第4节价格变动及反应

一、企业降价与提价

二、不同群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第10章分销策略

第1节分销渠道概述

一、分销渠道的含义与职能

二、分销渠道的类型

三、分销渠道系统的发展

第2节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

一、影响分销渠道设计的因素

二、分销渠道的设计步骤

三、分销渠道管理

第3节批发商与零售商

一、批发商

二、零售商

第11章促销策略

第1节促销与促销组合

一、促销的内涵与作用

二、促销组合

第2节有效传播沟通

一、明确目标受众

二、确定沟通目标

三、设计沟通信息

四、选择沟通渠道

五、编制沟通预算

第3节人员推销

一、人员推销的概念及特点

二、人员推销的形式、对象与策略

三、推销队伍的设计

四、推销队伍的管理

第4节广告策略

一、广告的概念和类型

二、广告媒体及其选择

三、制定广告计划

第5节销售促进

一、销售促进的概念和作用

二、制定销售促进策略的步骤

三、销售促进的具体方式

第6节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二、公共关系的作用

三、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

第7节整合营销沟通

一、整合营销沟通的概念

二、整合营销沟通的基本特征

三、整合营销沟通组合要素

第12章数字时代的营销创新

第1节数字时代的营销理念

第2节数字时代的消费者购买行为

一、数字消费者及其特点

二、数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三、数字消费者的决策流程

第3节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

一、数字化营销战略的特征

二、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

第4节数字时代的营销沟通

一、数字时代的营销沟通挑战

二、数字时代营销沟通的特点

三、数字时代的营销沟通方式

四、数字时代的品牌沟通

第13章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

第1节市场营销计划

一、市场营销计划分类

二、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

三、市场营销计划制定应注意的问题

第2节市场营销组织

一、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

二、市场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

三、市场营销组织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3节市场营销控制

一、年度计划控制

二、盈利能力控制

三、效率控制

四、战略控制

五、市场营销审计

第4节营销计划书编制

一、企业任务

二、目标

三、SWOT分析

四、营销战略

五、营销组合策略

六、计划执行与控制

第5节商业计划书编制

一、商业计划书

二、商业计划书架构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目类型及分数设置建议: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考试参考教材

《市场营销学(第3版)》,作者:梁文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01

10《酒店管理》专业

科目2:酒店管理概论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酒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类专业的三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针对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着重介绍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酒店从筹建、开业到集团化管理的整个流程管理实践,并致力于带领学生深入探索酒店经营管理所涉及的人力资源、营销、质量监督、危机管理等业务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学习和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概念,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

2.掌握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酒店战略管理、业务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

4.了解国内外酒店业发展概况,能自主学习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酒店管理概述

1.考核内容

(1)酒店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现代酒店业的发展特征

(3)酒店分类与新业态发展

(4)酒店等级划分与评定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及酒店管理基本概念、酒店业的发展阶段

理解:酒店的特征及分类

掌握:酒店等级划分与评定规范

(二)酒店战略与组织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战略管理概述

(2)酒店企业竞争力培育

(3)酒店业务层面的战略选择

(4)酒店企业组织管理

(5)酒店企业组织制度与创新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战略管理、组织管理概念

理解:酒店战略及组织结构分类、核心竞争力

掌握:酒店战略管理分析与制定、组织中的权利与责任分配

(三)酒店业务运营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前厅部运营管理

(2)酒店客房部运营管理

(3)酒店餐饮部运营管理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基本功能,主要职责

理解: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在酒店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酒店前台预订、客房类型、菜单设计、处理投诉等

(四)酒店服务质量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服务质量概述

(2)酒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3)酒店服务质量评价分析

(4)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特点

理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掌握:酒店服务质量分析和管理方法

(五)酒店营销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营销活动概述

(2)酒店营销的基础环节

(3)酒店营销组合策略

(4)酒店营销管理创新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理解:酒店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

掌握:酒店市场营销细分方法、组合策略设计

(六)酒店品牌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品牌定义、作用和特征

(2)酒店品牌的创建

(3)酒店品牌维护、推广和提升

(4)酒店品牌资产与品牌价值

(5)我国酒店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品牌概念与内涵、酒店品牌构成

理解:酒店品牌建设过程、酒店品牌价值测算方法

掌握:酒店品牌推广策略、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

(七)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2)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3)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4)酒店职业经理人发展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角色

理解:酒店职业经理人发展的相关知识

掌握:酒店人力资源的具体行动——规划、招募、选择、培训、评估、补偿、员工安全和健康、劳动力和劳动质量提升等

(八)酒店企业财务与收益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财务管理概述

(2)酒店企业成本与费用管理

(3)酒店企业收益管理主要内容

(4)酒店企业收益管理的策略与运用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财务管理及收益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理解:酒店成本费用分类、收益管理主要内容

掌握:酒店收益管理策略

(九)酒店设备物资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设备维护管理

(2)酒店物资统筹管理

(3)酒店节能与绿色管理

(4)新技术与酒店智能应用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设备维护与酒店物资统筹管理

理解:新技术在酒店的智能应用

掌握:酒店节能与绿色管理

(十)酒店投资规划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投资规划概述

(2)酒店投资规划的功能设计

(3)酒店投资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4)酒店筹建与开业管理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投资规划的基本内容

理解:酒店投资组合与决策

掌握:酒店投资的目标设定、投资工具评估与选择

(十一)酒店安全危机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安全危机概述

(2)酒店安全危机管理计划

(3)酒店安全危机识别与预警

(4)酒店安全危机处理策略与公关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安全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危机的调查与评估

理解:酒店安全管理的内容和五大特征:复杂性、服务型、政策性、全员性和预防性

掌握:酒店安全危机处理的策略与公关

(十二)酒店集团化管理

1.考核内容

(1)酒店集团化发展概况

(2)酒店集团化经营模式

(3)酒店集团化发展创新

(4)我国酒店集团的跨国经营

(5)中外著名酒店管理集团介绍

2.考核要求

了解:酒店集团和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理解:中外知名酒店集团管理

掌握:酒店集团化经营模式及创新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采用的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类型。

四、考试参考教材

《酒店管理概论》,魏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年。

科目3:酒店督导11《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

科目2:旅游学概论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旅游活动起源和发展,现代旅游的特点和根本属性等,重点讲述了旅游者、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即所谓东道社会、旅游接待国政府以及由于旅游活动而使上述各方彼此间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影响的学科。本门课程是旅游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总纲性的课程,学好该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好的基础和铺垫作用。

《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的科目2,也是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及本科阶段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正确阐述旅游学概论的相关概念、运用旅游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分析解旅游经济活动及其影响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一)课程内容从时间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旅游活动产生的过程,分析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旅行和旅游活动的特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近代旅游业的产生以及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分析了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与旅行、旅游的差别,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关系,奴隶社会时期古罗马帝国和中国商周旅行活动的特点,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与欧洲主要的旅行活动和特点,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的到来对近代旅游业的意义,了解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产生的关系。理解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人类旅行和旅游行为产生的过程,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具体表现,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对旅游的意义。

2、掌握:古罗马帝国旅行发展的有利条件;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旅游发展的背景;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产生,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

3、熟练掌握: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在陆路和水路交通方面的成就;封建时期中国和欧洲常见的旅行方式;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一)课程内容旅游活动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活动的性质,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二)学习要求掌握旅游和旅游活动的概念,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掌握旅游活动类型划分的标准以及具体的旅游活动类型,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和根本属性,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概念;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差异。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的人数标准。以旅游目的为标准进行划分的旅游类型;为什么说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旅游活动地理集中的意义;认识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意义。

2、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的优点和不足,消遣旅游和事物性旅游的概念、涉及的种类等,掌握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物性旅游等的概念和这些旅游类型的特点,掌握大众旅游的两层含义,奖励旅游出现的时间、最早采取奖励旅游的国家、奖励旅游的含义,奖励旅游的作用,社会旅游的含义,掌握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和规律性的认识。

3、熟练掌握: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文化性,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三章旅游者

(一)课程内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旅游者的分类。

(二)学习要求掌握罗马会议对游客、旅游者和短程游览者的界定,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认定,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世界旅游组织、英国、法国、美国等以及我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掌握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掌握旅游者的几种分类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游客,短程游览者、惯常环境的概念,我国对海外游客的界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我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的不同之处。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概念,闲暇时间的分类。什么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2、掌握: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的区别,我国旅游统计中不属于海外游客的几种情况以及不属于国内游客的几种情况。带薪假期制度的形成过程。个性心理类型,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掌握旅游者的分类方法。

3、熟练掌握:收入水平对旅游者的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旅游动机的类型,认识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应具备的条件对旅游业从业人员有何实际意义?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

(一)课程内容旅游资源的含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二)学习要求深刻理解什么是旅游资源,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和具体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取决于的因素。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必要性,了解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开发可行性研究,了解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保护旅游资源的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含义与内容。

2、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方法,可再生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进入性,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3、熟练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具体分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所包含的内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第五章旅游业与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

(一)课程内容旅游业的概念,旅行社,住宿业与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游业的产品。

(二)学习要求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构成、性质和基本特点。掌握旅行社的定义、分类、基本业务和在旅游业中的作用。饭店的发展过程、饭店的等级划分与我国饭店的星级评定,饭店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饭店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交通的含义、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旅游景点的含义、旅游景点的特点、类别。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旅游业、直接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批发经营商、旅游交通、旅游零售商、包假旅游、旅游产品、旅游景点等。几种主要旅行方式的比较。

2、掌握: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性质,我国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的业务、团体旅游与散客旅游的比较,旅行社的发展动向,饭店的等级划分和星级评定的原则,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海上巡游的基本情况,旅游景点的特点和类别,影响景点经营的基本因素,旅游产品的分类、特点和质量标准。

3、熟练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作用,饭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饭店连锁集团的优势,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我国旅游景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旅游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旅游市场

(一)课程内容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

(二)学习要求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客源市场划分的方法、意义。掌握国际旅游客流的流向、客流分布规律。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市场的分布、特点,我国国内客源市场的分布、特点,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状况、特点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旅游市场的概念、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向,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源构成,近年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2、掌握: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状况,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香港作为我国内地旅游业开展海外市场营销工作的重点对象的原因,日本市场和韩国市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基本原因。推动我国出境旅游需求快速发展的因素,3、熟练掌握:国际旅游客流规律,我国在国际客源竞争中的问题,近期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第七章旅游调控与旅游组织

(一)课程内容国家旅游组织、我国的旅游组织和国际旅游组织。

(二)学习要求掌握政府为什么要对旅游发展进行干预?国家旅游组织的类型和形成差异的原因,掌握我国旅游组织的两大类即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行业组织的情况,国际旅游组织的情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家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政府介入旅游发展的动机,国家旅游组织设立形式,我国国家旅游局成立的时间,中国旅游协会成立的时间,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成立时间。

2、掌握:政府介入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政府介入和干预旅游业发展的手段,各国国家旅游组织存在差异的原因,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与类别。

3、熟练掌握:我国国家旅游局的职能,世界旅游组织的基本情况,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基本情况。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

(一)课程内容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的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旅游。

(二)学习要求掌握旅游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积极方面的影响,也要了解消极方面的影响,掌握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掌握:旅游创汇具备的优点,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的原因,旅游的发展对经济的消极影响,旅游对社会文化消极方面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3、熟练掌握: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旅游对社会文化积极方面的影响,旅游对环境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1、命题内容要求

《旅游学概论》课程命题的全部内容来自于与本课程有关的常识、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热点事件,考核内容主要以本大纲和参考教材内容为准。

2、命题的覆盖面、难易度、题型结构等要求

覆盖:试题覆盖本大纲的所有章节内容以及参考教材对应章节的内容,既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技能、最新成果的了解掌握情况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难易度:了解40%,理解40%,综合应用20%。

题型:试卷试题类型可能有: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题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7)案例分析题

难度适宜:命题难易适度,一般基本题约占50%,综合试题约占30%-35%,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15%-20%,既不会出偏题怪题,也不仅局限书本范围。

四、考试参考教材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李天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年。

科目3:旅游市场营销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学原理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而且逐渐应用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旅游行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营销学不仅是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还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的科目3,也是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及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正确阐述旅游市场营销学的相关概念、运用旅游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考核内容:

1)市场营销基础:定义、有关的核心概念、市场营销观念及发展

2)旅游市场营销:特征、发展历史、新理念

3)旅游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国际市场营销思想史、中国市场营销大事件

2、考核要求

1)了解: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思想史、影响中国市场营销的大事件

2)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特征、发展历史、新理念

3)掌握:市场营销的定义、有关的核心概念、市场营销观念

第二章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考核内容:

1)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政治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地理因素、技术因素

2)旅游市场微观环境分析:购买者、中间商、竞争者、公众

3)旅游市场营销机会-风险分析:机会-风险分析、SWOT分析模型

2、考核要求

1)了解:影响旅游市场营销的环境包括哪些

2)理解:旅游市场微观环境要素:购买者、中间商、竞争者、公众

3)掌握:SWOT分析模型的运用

第三章 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考核内容:

1)旅游者购买行为: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含义,旅游购买行为的分类2)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社会阶层,相关群体,文化,动机,知觉,价格,自我意象

3)旅游者的购买过程2、考核要求

1)了解:旅游者购买行为、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旅游者购买过程

2)理解: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的意义、旅游者购买行为模式、旅游者的购买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同旅游产品的特点对旅游购买行为的影响

3)掌握: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及其主要影响作用、旅游者的购买过程对旅游营销工作的影响

第四章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考核内容:

1)旅游市场细分:层次、模式、程序、原因、要求

2)旅游目标市场选择:评估、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3)市场定位:定义、作用、方法、选择与执行

2、考核要求

1)了解:市场细分的程序要求、目标市场的选择方法

2)理解:旅游市场细分的依据、旅游目标市场的评估、市场定位作用

3)掌握:旅游市场细分的模式、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定位方法

第五章旅游市场营销战略1、考核内容:

1)旅游产品一市场战略

2)旅游市场竞争战略

3)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2、考核要求

1)了解:旅游市场营销战略、旅游市场营销组合

2)理解:旅游产品一市场战略、旅游市场竞争战略、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3)掌握:旅游产品一市场战略、旅游市场竞争战略、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第六章旅游产品策略

1、考核内容:

1)旅游产品概述:概念及内容、特点、体系

2)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各阶段的营销策略、战略转移

3)旅游新产品开发:现状、发展趋势、开发策略、升级换代

4)旅游产品商标策略

5)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2、考核要求

1)了解: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转移、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2)理解:旅游产品的特点、体系,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内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旅游产品商标基础

第七章旅游产品价格策略

1、考核内容:

1)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2)制定价格的方法

3)价格调整策略

2、考核要求

1)了解:影响价格制定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因素

2)理解:需求导向定价、成本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

3)掌握:价格折扣和折让、差别价格、促销价格、企业价格变更

第八章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

1、考核内容:

1)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类型、作用

2)旅游中间商的类型、功能、选择旅游中间商的原则

3)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

2、考核要求

1)了解: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类型、作用

2)理解:旅游中间商的类型、作用、选择旅游中间商的原则

3)掌握: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组织与管理

第九章旅游促销策略

1、考核内容:

1)旅游促销的概念与作用、促销组合

2)旅游广告目标与预算决策、信息、媒体决策与效果评估

3)旅游营业推广特征和作用、策划过程、方式

4)旅游人员推销特点、基本形式、原则与过程

2、考核要求

1)了解:旅游促销组合策略的评价、营业推广特征和作用、旅游人员推销的特点

2)理解:旅游促销的概念与作用、旅游广告目标与预算决策、旅游营业推广策划过程、旅游人员推销的原则与过程

3)掌握:旅游促销组合策略、旅游广告信息决策、旅游营业推广方式、旅游人员推销的基本形式

第十章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公关关系

1、考核内容:

1)公共关系与关系营销

2)旅游企业形象

3)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

2、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关系营销、旅游企业形象、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

2)理解:公共关系与关系营销、旅游企业形象的构成、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的构成

3)掌握:关系营销的具体方式、旅游企业形象的构成、企业整体形象识别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1、命题内容要求

《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命题的全部内容来自于与本课程有关的常识、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热点事件,考核内容主要以本大纲和参考教材内容为准。

2、命题的覆盖面、难易度、题型结构等要求

覆盖:试题覆盖本大纲的所有章节内容以及参考教材对应章节的内容,既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技能、最新成果的了解掌握情况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难易度:了解40%,理解40%,综合应用20%。

题型:试卷试题类型可能有: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题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7)案例分析题

难度适宜:命题难易适度,一般基本题约占50%,综合试题约占30%-35%,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15%-20%,既不会出偏题怪题,也不仅局限书本范围。

四、考试参考教材

《旅游市场营销学》(第2版),安贺新史锦华韩玉芬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年2月。

12《动画》专业

科目2:现代设计史

科目3:动画概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xgtz/7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