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的最高气温36℃,据说是创了记录了。又一次活久见!
这样高温的天气如果进行类似去年五一在大西山画和平鸽的户外活动就是很不明智了。继续在家宅着。看到有人在某顺号上发了一篇文章,说主要产品为“六个核桃”的某公司近两年业绩连续下降。随后网友们发表的评论似乎并不那么友好,我们先来看一看:
我一直不相信有关装石油的桶比里面的油贵的传说,因为我们用的是汽油,不要用那个桶。有了上面这个图的饮料的成本构成,我现在相信了-虽然我们只想喝饮料,剩下的那个罐子只是垃圾而已。从某东电商自营店找到两张六个核桃的图片,我就这两张图片的配料与营养成分表分析一下。
图片来源:某东自营店商品图片
先看那个“精典型”的配料表。其前三位依次为水、核桃仁、白砂糖。第一张图片的一位网友说一罐饮料中不到一个核桃,经过我的计算,这个网友有可能会吃官司的。
我们通过营养成分表,能大概算出其核桃含量。一个中等大小的核桃仁约5.2克,查询食物成分表得知,克核桃仁里约含有14.9克的蛋白质、58.8克的脂肪。“六个核桃”营养成分表显示,毫升里蛋白质含量为0.7克,脂肪含量为2.8克。换算成一罐毫升的“六个核桃”,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7克、6.7克,推算其所含核桃数为2.2个。
配料表特意标注白砂糖含量<4%,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注意:是小于4%,这样的标注目的为何?
通过能量值、碳水化物的量等计算出的白砂糖的加入量要远超4%,且不同推算路径得出结果差异很大。不过用脚想一下,厂家为了节省成本,肯定是不会多加的,估计我算术水平低,一定是哪儿搞错了。
倒是按照每罐含糖5分钱的成本,以及某美超市白砂糖的现价,计算得其含糖量确实是小于4%的,而且离4%还是相差较远的(具体数值就不说了)。当然厂家批量购进白砂糖的价格会比超市的价格低得多,同样5分钱的糖的量可能会更多一些。
既然标注白砂糖<4%,也就是说有上限,但不一定有下限-YY一下,如果糖含量为0也是可以的,反倒对健康更有好处。本来我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下的,不过对我写这种不挣钱的文章成本有点高??嗯,还是算了吧。
食品添加剂中包含了一种叫三氯蔗糖的物质,这是一种甜味剂,其甜度可达到白砂糖的约倍。一般而言,在饮料中白砂糖的添加量都集中在8%~10%,如果按照三氯蔗糖和白砂糖甜度的比例,仅需要添加0.%~0.%的三氯蔗糖,就能保证饮料具有较好的甜度。这个加入量的成本就能比加白砂糖小多了。
其他添加剂和香精啥的就不说了。
再看那个黄色的“智汇乐源”。
图片来源:某东自营店商品图片
配料的顺序和营养成分表的含量与上面的“精典型”都不完全一样。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糖应该是多了,而且没有加三氯蔗糖-目测糖含量会在8%~10%左右-没有加三氯蔗糖估计这款主要是面向小朋友的,但我一向主张小朋友们尽可能不喝糖水饮料的(代糖的也不要)。核桃似乎更少了-推算每罐相当于5.2克大小的核桃仁1.4个。
配料表里面含有一种叫蜜瓜酱的东西(百度上仅查到河套蜜瓜酱的配方,如下图)。需要说的是,这种蜜瓜酱的加入量其实是极少的-又特意标注为mg/ml(也就是每罐里有0.36g)-加入的这么一点蜜瓜酱应该不会有明显的哈密瓜的口感。罐子上标注的是哈密瓜口味,估计是通过加入什么香精调成了哈密瓜口味。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截图
配料与营养成分表的分析到此结束。
食品的成分表很奇妙,它理论上只是该食品的一种标准。我经常在想,为什么不根据每批食品的测定结果来标注呢?很多食品包装内可能有那么一个检测合格的印章,但通常都没有具体数值。
读者大人们中有没有认为核桃?脑的,如果有,是不是因为受到传统医学有“以形补形”之说的影响,核桃因形似大脑而被认为能补脑。我确实认为核桃是一种不错的干果,但补脑之说真的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精典型”罐子上有一句话很有意思:“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希望读者大人们真的都能“经常用脑”喝饮料!
后记:
写到这里,我请一位从事食品监督的朋友帮我把关一下文章内容。从他那里了解到,关于每批食品的出厂检验多为感官和部分指标的检验,并不包括能量和四种必须标示的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钠)。原因有二:一是出厂检验营养素指标的检测需要具有检测机构的资质,但一般情况下食品生产企业不可能取得检测资质;二是成本问题,平均一个营养素检测费用大概是0~0元之间。对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有一个通则,有兴趣的可参见GB。
原来如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