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营养学第第七章中医西医营

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 http://m.39.net/pf/a_4790113.html

第七章

中医、西医、营养学和营养医学

这一章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提出来也是供你讨论和思考。而我认为这一章也是本书中最难懂的一章,不懂没关系,不会影响你对后面内容的理解。

有一段时间网上热论要不要取消中医,害得卫生系统的官员都站出来为中医说话。其实看看中国医学史,自从西医进入中国后,“取消中医”的言论出现很多次了。中医还算顽强,至今仍广泛存在,影响仍很大,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取消中医”有什么道理吗?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有人说中医骗人,也有人说中医是旧的落后的东西。我跟医学打交道二十多年,主要学的是西医。我从本科开始学,然后是硕士、博土,在这个过程中也涉猎一些中医的知识。以我的知识背景,在这里,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坚定而又充满敬意地告诉你、中医的博大精深远不是你我之辈可以对它评头论足的,我们没有这个资格。我现在也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随”而为之。

中医是境界极高的一门科学,它集医学、哲学、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心理学等很多种学科于一身。它对自然、对人体的认识已经达到“道”的高度。“道”这个字,我们中国人对它不陌生,还有很多赞誉,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说明“道”很高深,很不容易得。我认为我们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这个字——道。因为它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概念,就是思考、做事都要守道。

比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是自然之“道”(以下称“大道”“道”)的体现,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会因为你希望今年冬天的雪多下一些,就多下一些,也不会因为你希望炎热的夏天快点过去,“大道”就把夏天缩短一点。所以大道是绝对的,是独立存在和运行的。

人类在“大道”面前是没有条件可讲的,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和适应。因为不是一个境界。人类自身本都是“大道”的产物。我们经常讲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这句话不合适,你想想你父母什么时候学会造这么复杂的东西了?父母做个板凳,做件衣服还可以,再厉害的父母也就造个飞机,造个潜艇,你父母哪里会造你的身体?怎么知道手上要长五个手指头才行,而且大拇指要做成两节的,而其他四个手指头要做成三节的?你父母怎么知道长两个鼻孔比长仁鼻子眼儿更合理?就此而言,我们也可以认为我们的身体是浑然天成的东西,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父母只是点了一下火,抠了一下扳机,搞了个启动仪式而已。你说是不是这样?

我们的中医已经认识到这个高度,也就是“道”的高度,而且是“大道”,所以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健康维护的原则。我建议所有的中国人都要反复研读两本书,一本是《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另一本是《道德经》。《内经》不单是给学中医的人看的,而是给所有想获得健康的人看的。笔者认为,读懂《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拯救这个世界,而且我私下认为不读《道德经》不能算真正的中国人,虽然你有中国国籍,有身份证,身体里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但你没有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这些不是要在这本书里讲清楚讲透的话题,笔者打算在另一本书里探讨。

从“天人合一”这四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医的高度和我们古人的智慧。《内经》告诉我们,如果你想维护健康,你想有一个好的身体,做到一点就可以了,就是做到“天人合一”。笔者认为“天人合一”不是指一个动作,一个生活细节,而是生活的全方位。什么是“天人合一”呢?简而言之就是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和自然大道保持一致。所以古人倡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今天做到了吗?古人倡导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不吃、你做到了吗?古人倡导要吃就吃天地之精华,至少是纯天然野生的,你做到了吗?我看我们多数人就剩下一个动作还保持“天人合一”,其余的都变了,剩下的这个“天人合一”的动作就是在户外天热了少穿点儿,天冷了多穿点儿。从这个动作你也可以体会到“天人合一”有多重要,因为你一定知道如果不“天人合一”,后果会很严重,比如天热时多穿点儿,或天冷时就光着身体,你可以试试。

给你再讲一件事,不管你认不认可“天人合一”,你的身体一定会与天相应,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如肺、肠道、皮肤和肝等各个器官,在不同的季节,其功能状态是不一样的,会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比如到了夏天,很多人都会讲,汗毛孔就张开了。事实上,不仅是汗毛孔,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为夏天做好了准备,都处于比较开放的状态,代谢会加快,该出汗的地方马上把汗排出来。可是多少人逆“天人合一”而行,一头扎进空调屋,空调屋里阴冷的空气会迅速锁死你身体里很多器官的功能,所以多少人的关节痛、肌肉痛,甚至很多女人的妇科病都跟空调有直接关系。所以从“天人合一”角度可以看出,我们的古人是多么智慧。以这样的高度认识人体、尊重生命、认识自然,你说中医可能是不科学的吗?可能是骗人的、虚的东西吗?

中医到了“道”的高度,这个高度太高了,以至于绝大多数人看不懂中医,以至于多少学中医的人没有真正懂中医。很多人说中医治不了病,其实我更愿意相信:不是中医治不了病,而是学中医的人没学懂中医而治不了病。就像我跟很多人讲不要吃鸡肉一样,我跟他们讲不要吃鸡肉,鸡肉很有问题,很多朋友会反问我:“鸡肉不是很好的吗?脂肪含量低,又有营养,怎么不能吃?”我只好对他们说,其实鸡本来是很好的东西,只是今天我们的养鸡方式不对,把鸡肉给搞坏了,不是鸡的责任,而是人的责任,鸡是无辜的。同样,中医的境界再高,最终要由学了中医以给人治病的医生来体现出来,没体现出来的是人的问题,不是中医本身的问题。

中医到了“道”的高度,正像上边讲的,“道”是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永恒的,不可超越的,所以一切想超越中医的基本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而改革中医,随意把中医现代化的想法都是可笑的。当你想超越“道”的时候,你一定还处在“道”的下边。“道”的下边是什么?是“术”。

中医达到“道”的高度,同时中医又是“道”“术”统一的科学,是在“道”指导下的术,这是极了不起的成就。单有“道”无“术”,会导致空洞的纸上谈兵,有“术”无“道”会导致盲动。

中医达到“道”的高度,并不代表中医就不需要发展了,中医需要发展,但前提是在“道”的指导下的发展,没有“道”的指导,一切所谓的发展都是破坏中医。笔者认为用“完善中医的提法比“发展中医”更形象、更贴切,在“道”的境界上完善中医理论,在“道”的指导下完善中医的各种“术”。这真的很准,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做到的,因为要想文现这个雄心和目标,首先要求你有“道”的思维高度。只用“术”的思维去搞中医、发展中医,一定会把中医搞成“术”的医学。我非常认同一位朋友的话,他说不要随便评价中医,等我们懂中医了再评价中医吧。我觉得可以再加一句:“不要认为你的做法是在发展中医,最有可能的是在毁灭中医。”

我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讲这些话不是为了我自己,是想借此引起你更多的思考和思辨。看到我讲这些,你会认为我是搞中医的,其实我基本上是做西医的。搞西医二十多年,对西医的知识体系比较了解。我以为西医是“术”的医学,一直停留在“术”的层面上。正是因为一直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医院越盖越漂亮,仪器越来越先进,但能治的病并没有增加,还是那几个,对其余的病都力不从心。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西医是没有“道”指导的医学,导致它对人体的认识不够精深全面。西医发展一直是靠所谓的科学技术推动的,医院的检验、急诊和外科发展比较快,西医的价值也就在此,而像内科这样的科室发展并不快,因为内科这样的科室更需要在“道”的指导下才会有突破。

讲上面那些并不是说西医一无是处,我认为西医也有它擅长的地方,西医最擅长的就是战地急救,我甚至怀疑现代医学就是从战争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所以你看,直到今天,医院擅长的那些事仍然有战争的影子,最擅长的是创伤性急救,比如车祸、地震以及其他事故的急救,处理方法与战争中处理伤员没什么区别。又如治疗除病毒感染以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西医的外科包括产科也很有价值,但有很多手术我认为是不必要做的。西医的各项检验也很有用,但所有这些并不能掩盖西医对各种慢性病的无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缘于西医对人体的理解不到位,缘于没有“道”的指导而犯了方向性错误。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医只需要完善,而西医需要的是一场革命,需要的是彻底改变方向,回到符合人体内在规律的治疗方向上来。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西医更先进、更科学而中医不科学呢?其实是因为在他们的认识里,认为有准确的数据、设计缜密的实验证明才是科学的。这是对科学的误解。至少这些不是科学的全部,笔者认为所谓的科学和正确不能画等号,科学也不等于真理,科学更不等于先进。你可以查查资料看,看看科学犯过多少错误,耽误了多少人。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先搞清楚仕么是真正的科学,什么是真正的先进,这才是最重要的。概念不清,会让人类走向毁灭的深溯。这些问题我会在下一部书中跟你好好探讨。营养学的博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它的重要程度几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你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想法,发生在你身生的每一件事,都跟你当时身体的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一个营养状况好的人,遇事思维更积极、更乐观、更主动、更容易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孩子学习不好可能跟他的营养缺乏有直接关系,你的孩子如果在教育上有问题,其根源之一也可能是营养缺乏。所以,如果我们不把营养对人体的意义搞清楚,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失惨重。

营养学十分博大,大到放眼地球所有的生物都涉及营养问题,我们经常说地球是生生不息、充满生命力的,其实地球生生不息的本质就是营养循环。

你看一棵大树,春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长出叶子,秋天叶子落到地上,又变为泥土,叶子的营养再还给土壤,落叶归根嘛。就这样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是不是营养的循环?这是一棵树的营养的自我循环。还有大的营养循环,依托于食物链。食物链是非常复杂的,画个简单的示意图(图15),只是为了说明营养循环的道理。

再举个例子,从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中会看到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野草从土壤中汲取营养,长得很茂盛很肥美,吸引角马过来吃草,营养就从野草转移给角马;角马一不留神被狮子吃了,营养从角马转移到狮子;狮子因伤病、衰老等原因死去,尸体在土壤中腐烂,又把营养还给土壤,供野草生长多么完美的营养循环,一点儿都没有损失,所以如果你想理解什么叫可持续发展,看看自然界就知道了。正是因为这种完美的营养循环,才可以保证野草“一岁一枯荣”,保证角马繁衍后代和狮子代代相传。你想想,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死后都是把营养再还给土地,就像借债一样死后再归还。这里,我们撇开文明、殡葬等问题,在此只谈人类对大地的“营养问题”。笔者以为有的人死后不还或还得不到位,本来是从地表土壤借了营养,死后却把自己埋到地下两三米,甚至更深。人类真应该好好考虑考虑把营养从哪里借来的随后再还到哪里的问题,否则未来情况会很严重。你想想,全球几十亿人,这是多么庞大的营养库,也就是说,长此以往,地表土壤要损失很多营养。

说这些是为了让你理解营养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博大精深。但营养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其发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已经严重滞后。比如,直到今天,营养学还在对你说吃西红柿有多少好处,你会从中获得多少维生素C、钙、番茄红素等、对你说吃一个鸡蛋会给你多少蛋白质、多少维生素B族等,事实上这些话题部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那些数据立足于今天的西红柿还是30年前的西红柿?是立足于今天的鸡蛋还是30年前的鸡蛋?你说的是产自北京的西红柿、鸡蛋?还是产自云南丽江的西红柿、鸡蛋?你说的是笼养的鸡,还是自由鸡产的蛋?是不是都不一样?情况已经变了,以旧有的知识讲解已改变的食物,会误导很多人。

今天我们接触的营养学大多没有让自己站到自然的高度去审时度势,没有实现站在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高度去发展自己,它甚至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发展方向,跟在医学的后边缓慢地行走。笔者更感受到,营养学受现代医学影响太深,自己迷失了方向,它自贬身价,医院的配餐科。以至于营养学甚至忘了自己是为人服务的,是给身体做全方位支持的。

通过以上对中医、西医(现代医学)、营养学的介绍和分析,我想你对这三大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会发现,中医很棒,有高度,到了“道”的高度,在方向上是正确的,是“道”“术”结合的医学。但中医需要完善,因为在中医大发展的时代没有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没有化工,没有今天这么严重的污染,也没有可笑的中药种植,所以中医需要与时俱进。另外中医与营养学有很多相通之处,“药食同源”嘛。你看看前面提到的那些高级补品,如人参、虫草、鹿茸、蜂胶等这些所谓的高级补品不也是中药吗?而且是中药中的上品。正如前边所讲,中药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因此笔者以为中医需要在“术”的层面上进一步完善自己。我这样讲并不否认中医除了有营养学的性质外还有医学的很多内涵。

中医、西医、营养学是相通的,是可以融合的,将开创人类维护自身健康的全新的局面。上述三者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整合更不是人为的拼接,它是在境界相同的前提下的自然合流。三者在合流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去伪存真,最终将形成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我叫它“营养医学”。营养医学不是营养加医学,不是简单的相加,是上述三大科学融合发酵后的产物,最终将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一套理论。而此书就是笔者介绍营养医学理论体系的第一部书,上苍垂爱,让我成为这一理论创始人。

我经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内经》《道德经》这样的书已经被传阅了两三千年甚至更久,但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在研读?后来我想明白了,它们会永远被人们传阅下去,因为它们讲的是“大道”。自然之“道”是独立运行的,是永恒的,在人类没有出现前,这个地球就已经遵循自然之“道”运行了几十亿年了。《内经》的不朽是因为它讲的是人体的“道”,人体的“道”是自然之“道”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自然之“道”在人体的表现。正是因为《内经》讲的是人体的“道”,而人体的“道”是不会变的,所以《内经》对人类维护自身健康永远具有指导意义。损伤——修复——原料——营养素,我认为未来世界上会有无数的人来研究这九个字。这九个字里蕴含着我们人体的“大道”。现在你看损伤——修复——原料——营养素这条线,是不是人体运作的规律?看看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我们的身体不可能不受到伤害。受到伤害没关系,因为我们的身体会修,用什么修?用原料。什么是原料?营养素就是我们的原料。这也是人体运作的规律,也是人体的“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需要明确的是,营养医学不是仅仅研究单纯使用营养素治病的科学,还是研究各种疾病应该怎样使用通过营养治疗将其逆转的科学。

加入中帆读书会|读出身心健康

成为自己健康的负责人

用知识点亮自己,点亮家庭,

点亮社区,点亮世界

遇见一本好书,打开一个世界……

中帆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问问现在的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地坐下来读一本书了,用指尖过薄薄的书页,嗅一嗅纸书独有的墨香.

峰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中帆营养读书会邀请您走进“吃”的营养健康社群,一起慧吃慧动,健康生活。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爱读书的你,我们终于相认了。

加入?中帆读书会,和我们一起读书吧,读出身心健康,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复,带你进读书会社群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相约读书,成为更好的自己!

扫码加入《中帆圈子读书会》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zbgn/7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