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百年系列
编者按: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按照党中央全面总结和展示各个领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光辉历程的精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将分别总结和介绍80年来我所主要成就和贡献,以缅怀前辈和鼓励后来者,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在新时期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
系列之四持续推进学生营养改善共同托起祖国未来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生理、心理和智力发育,还会导致他们成年后慢性疾病的高发,不仅对个人、家庭产生额外的负担,还会加重社会的经济负担、阻碍国家的持续发展。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是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播、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措施。
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监测和指导为改善我国贫困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促进教育公平,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54号)(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22个省、个县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个学习日每人补助3元钱的膳食营养补助。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点监测县的学生午餐
年11月底,补助经费提高到每人每天4元,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年提出了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强调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年4月,全国共有28个省份的个国家试点县和5个地方试点县,超过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的1/2;受益学生达到多万人,约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4。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对全球个国家学校供餐的分析显示,我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人数占世界第4位(印度1.14亿、巴西万、美国万),位于世界前列。
为评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的作用,年5月原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65号),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地区开展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作为卫生部门开展健康监测评估的专业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发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疾控社发〔〕号)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修订版)》(中疾控社发〔〕号),明确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监测评估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要求。结合现阶段学生营养健康特点,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和指导方案》,深化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并强调结合监测评估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宣传教育和膳食指导。
从年度到年度,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下,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以下简称“营养所”)与各试点省疾控中心通力合作,带领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国家试点县的各级疾控中心每年开展一次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同时,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以中央转移支付的方式,每年为50个重点监测县筹集部分工作经费。
从年到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监测评估现场工作在每年秋季进行,包括对监测县和学校的问卷调查以及学生的体检、血生化检查和问卷调查等,及时开展数据录入、上报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年回顾总结历年监测工作,年修改监测具体指标后,在春季开展现场调查。年开始,监测评估周期改为两年一轮,监测指标深化,监测范围扩大,重点监测县增加到个。同时,营养所组织领导、专家和各级疾控中心开展现场调研和指导。
经过逐年开展的营养健康监测评估,观察到试点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稳步增长,生长迟缓和贫血率缓慢下降,这些都说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贫困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同时也观察到学生超重肥胖率悄然上升,这与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不足,吃零食、喝饮料普遍、学校供餐不甚合理密切相关。结合监测评估结果进行及时宣传倡导,并结合发现的问题和各地具体工作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为监测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身高测量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为监测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采集静脉血
营养与健康所首席专家赵文华研究员了解学校供餐
营养与健康所张倩研究员现场指导数据直报系统使用在监测评估中发现,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合理配餐能力,但希望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为此营养所带领各地专家,开展积极的膳食指导:
制定学校供餐标准《学生餐营养指南》(WS/T—);
逐步开发《学生电子营养师》(农村版、升级版、网络版)学校配餐信息化系统;
编写《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和《不同地区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共五册)系列科普书籍;
形成比较完整的学校供餐指导体系;
参与编写《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明确6-17岁儿童在一般膳食指南基础上,强调儿童合理的饮食行为和运动。分别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对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3-17岁的零食消费进行分类指导。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存在的问题,陆续编制出版了系列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科普材料,免费发放到各地疾控中心和营养办,为基层开展营养宣传教育提供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缺乏、教师能力不够、课时难保证等不足:
适用于小学生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程的《健康校园》(城市版、农村版、教师用书、维吾尔语版)、《食育》(低年级学生用书、高年级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营养课堂(学生读本基础版、进阶版和教师读本)》、《食育》(小学1-6年级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等。
制作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示范光盘1套,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编制了10集儿童营养宣教动画片《健康夏令营》、《一节特别的营养课》视频40分钟、以及中小学生减盐、爱护牙齿、保护脊柱等12个主题的视频课程。
设计《合理营养健康成长》核心信息书签、《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核心信息书签和折页、学龄儿童人物造型书签等,零食指南扇子、两套儿童饮食行为海报。
开发适用于中小学生家长及校园营养健康氛围创建的《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读本》、《初中生营养知识问答》。
二学生营养改善模式探讨为提高学生营养素养,改善他们的饮食行为和身体活动,促进他们营养健康状况,探索适合城市和农村、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营养改善综合干预模式。年到年期间,营养所与中国营养学会合作,开展“健康校园”试点工作,并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开展“快乐10分钟”试点。年开始,受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的委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北京市顺义区等8个区/县开展了“营养校园”试点工作,针对学生、家长、教师、食堂工作人员以及学校管理者开展以营养健康教育、身体活动促进、营养供餐支持、创建校园营养支持环境为内容的综合干预,以预防和控制包括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目前,营养校园试点也获得了国务院妇儿工委的支持,项目试点范围扩大到11个区县,涉及余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和余名教师,初步摸索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校园综合干预模式。
营养所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于年起联合开展“营养健康活力计划”项目,目前已覆盖9个省份11个县的百余所贫困农村小学,涉及余名儿童。通过开设系统的营养健康课、组织身体运动、配备厨房设备和开辟小菜园,有效提高了农村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善了饮食行为,提高了身体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营养与健康所胡小琪研究员
为维吾尔族小学生赠送维语版“健康校园”书籍
营养所肩负为营养健康领域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的职责,多年来与教育部门配合,每年组织2-4期“学生营养与健康培训班”。每年约余名基层疾控人员和教育部门人员参加营养健康指导工作培训,涉及学生营养与健康调查方法、数据分析、报告撰写、膳食指导和营养宣传教育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和指导工作能力,为科学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了技术储备。同时,为学生、教师和食堂人员开展了百余次培训和讲座,为学生讲授营养健康知识,为教师讲解如何讲解营养健康教育课,为食堂人员讲解营养知识和配餐技术,提高了不同人群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人员的相关技能。
每年为监测县和教育部门举办监测培训班从年开始,组织五届“学校供餐与学生营养改善研讨会”,邀请国际专家和国内同仁交流学生营养改善的先进做法与经验,推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实施,达到改善我国贫困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目的。时任全国学生营养办副主任田祖荫
在“学生营养改善与学校供餐研讨会”上讲话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吴良有副局长
参加学生营养改善研讨会
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所长
在“营养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讲话
三学生营养健康工作方向中小学营养健康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政策推动,体系建设,把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和食品安全知识结合,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结合我国特色饮食文化,把营养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通过完善法律政策、落实标准指南、完善指导用书、开展技能培训、推广试点经验、开发相关产业等多种途径推动营养健康教育。
1.完善政策法规标准
我国营养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尚处于空白阶段,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应该逐步建立健全我国营养健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广落实具体措施,逐步完善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标准体系,形成全社会重视、共同参与营养健康教育的政策环境。
2.完善不同人群营养指导用书
结合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组织专家编写适合中学生和小学特点、系统、全面的营养与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和学生用书,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开展的营养健康教育的教师提供科学权威的工具书。
父母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好家庭营养健康教育。逐步开发不同地区、不同知识水平的家长营养健康宣传材料,通过小手拉大手、社区宣传、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形式开展全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提供的学生餐,影响着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成长,他们对营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不可或缺。为此,应该针对学校食堂/供餐单位的从业人员开发和完善相应的指导材料。
3.推广城乡试点经验
总结“营养校园”“营养健康活力计划”等试点项目在城市和农村儿童营养健康改善方面取得的经验,通过多领域、多部门联合,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鼓励学校开设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课程,或将营养健康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各个学科的教学以及学校日常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如黑板报、主题班会、广播、手抄报、表演剧、征文等,并将营养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活动,创建校园营养健康文化氛围。
4.提高基层人员技能
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特点和存在问题,加强相关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宣传,及传播技能的推广。逐步推进中小学学校营养教师和营养师的培养和配备,加强对基层教育和卫生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食堂工作人员营养健康培训。
5.积极推进开发营养教育产业
结合中小学生特点,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特点的营养健康教育材料和教具,如视频、游戏、玩具等,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