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病呈井喷态势,我国现有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糖尿病患者万人,血糖增高尚未诊断糖尿病的人群1亿4千万人,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增加万人,心脑血管疾病超过2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3,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近总疾病负担的70%。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中国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上明确指出营养与慢病的关系有多亲密,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请耐心看下去,这是一份值得收藏的健康营养宝典:
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增加全谷物摄入,增加绿色叶菜摄入,增加荞麦、燕麦摄入可有效改善血糖,增加蔬菜水果总量,增加酸奶摄入,适量坚果摄入,适度身体活动。
增加发病风险:
过多的摄入畜肉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每天摄入畜肉增加50g,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8%;
摄入含糖饮料(>2次以上/周);超重、肥胖。
与发病风险无关:
水果摄入,禽肉摄入,鱼肉摄入,鸡蛋摄入,油脂摄入。
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增加全谷物摄入,增加蔬菜摄入,增加水果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总量,增加鱼肉摄入,适量摄入坚果,适度身体活动(~min/w中等强度)。
增加发病风险:
过多摄入动物脂肪,过多摄入食盐,过量饮酒,超重、肥胖。
与发病风险无关:
畜肉摄入,禽肉摄入,每天摄入一个鸡蛋。
高血压相关因素
增加大豆及其制品摄入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膳食中总脂肪供能比例增加可导致血压升高,降低膳食中脂肪供能比可使血压降低。在控制脂肪供能比的前提下,增加橄榄油的摄入量可降低血压;
高盐摄入能够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降低盐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全因死亡相关因素
过多摄入畜肉可增加男性全因死亡风险,男性每天增加g畜肉摄入,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1%。
适量摄入坚果可降低全因死亡的发病风险。
对65岁以上老年人来说,和正常体重相比,低体重可增加死亡风险。
不活动、常坐可增加死亡风险,适当身体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90--min/w中-高强度)。
超重肥胖风险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增加全谷物摄入,增加水果摄入。
增加发病风险:
油炸薯片、薯条摄入,过多畜肉摄入,每天摄入畜肉增加50g,肥胖发生风险升高30%,膳食脂肪供能比增加。
血脂异常风险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增加大豆及其制品摄入,增加荞麦摄入,增加燕麦摄入,适量摄入坚果。
增加发病风险:
含糖饮料摄入,过多果糖摄入。
肺癌风险相关因素
十字花科蔬菜和绿色叶菜摄入量增加科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蔬菜摄入总量与肺癌发病及死亡之间无关。增加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4次/周)。
胃癌风险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增加水果摄入,水果摄入与食管癌、胃癌呈负相关;
增加大豆及其制品摄入可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葱类摄入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
增加发病风险:
增加食盐摄入。
与发病风险无关:
薯类的摄入,增加蔬菜摄入总量。
乳腺癌风险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增加低脂奶摄入。
增加发病风险:
酒精摄入,超重、肥胖女性。
与发病风险无关:
蔬菜摄入总量,全脂奶摄入
前列腺癌风险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适当的身体活动可降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
与发病风险无关:
禽肉的摄入,在一定摄入范围内(≤g/天),牛奶及其制品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无关。
结肠直肠癌相关因素
降低发病风险:
增加全谷物摄入,水果的摄入,增加蔬菜摄入总量及十字花科蔬菜(结肠癌),适量摄入坚果(女性结肠癌),适度身体活动(结肠癌)
增加发病风险:
过多畜肉摄入,酒精摄入
与发病风险无关:
薯类摄入,禽肉摄入(≥42.3g/kcal),增加蔬菜摄入总数及十字花科蔬菜(直肠癌),适量摄入坚果(男性直肠癌),适度身体活动(直肠癌)
骨健康相关因素
增加大豆及其制品摄入可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增加摄入牛奶及其制品可促进成人骨密度增加,液态奶摄入与儿童骨密度增长无关,牛奶及其制品摄入与髋骨事件风险无关。
便秘相关因素
增加薯类的摄入可降低便秘的发病风险,酸奶可改善便秘(~g/d)。
贫血相关因素
增加畜肉摄入有可能降低贫血的发病风险。
三种肉类的健康效果比较
鱼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
畜肉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肥胖的发病风险,可增加男性全因死亡风险;
禽肉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无关;
鱼肉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无关;
畜肉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无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