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病例 http://m.39.net/pf/a_7110347.html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两个案例,都是青春期孩子,都让人非常的揪心,第一个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下落的胡新宇,15岁在读高一,在10月14日傍晚,他在校园里走出了宿舍,在去教室晚自习的路上凭空消失,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出现,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离奇失踪,他在10月14日前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我想哭,妈妈当时没有和孩子仔细沟通为什么想哭。
另一个男孩,他被找到了,叫李正宇,是江西省一所中学的学生,11月11日因为在学校里面表现不好,被学校开除了,然后妈妈到学校去接她回家,妈妈说了他几句,然后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李正宇大踏步把妈妈远远的甩在身后,当天晚上孩子没有回家,妈妈哭的撕心裂肺,非常幸运的是,9天以后,李正宇被找到了,在初中学校的杂物间,妈妈喜极而泣,上前抱住他和她说话,孩子一句话都不愿意说,好不容易开口说了一句话,他对妈妈说我不想和你说。
孩子有话不愿意给妈妈说,妈妈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本来妈妈和孩子是多么亲密的关系,但是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看不见孩子,听不见孩子。如果我问你,空气重要还是手机重要,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回答空气,当然是空气重要了,没有了空气我们就没命了,但是没有了手机,我们还能活着呀,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记得空气,但是手机,从来都不会离身,在生活中这种习以为常的太多了,你有多久没有吃到饭香的滋味了?是不是吃饭的时候都是,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你有多久没有对爱人说我爱你了?是不是现在已经找不到那种两看相不厌的感觉了?你有多久没有把孩子搂在怀里,亲切的和孩子说说话,握握孩子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是的,我们太忙了。
尼采如此描述他对现代人的观感:当我在闹市观望行人,看成千上万的人表情迟钝或行色匆忙地走过去,我就总是对自己说,他们一定心情恶劣。他还打比方说,这时候他就好像看见一群羊争先恐后地往前跑。是啊,干吗这样着急?你们到底要去哪里?还不就是去屠宰场吗?
我们以为给孩子吃的睡的,上学的条件都创造了,这就是我们对孩子全部的爱,但是我们想一想,这和我们养的宠物小狗小猫有什么区别,但是人毕竟和动物是不同的,人除了自然的需要,我们还社会需要,我们还有人和人连接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他提出了人的心理需求的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了5层,从底最底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归属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低级的需求满足以后呢,我们就会去寻求高级需求的满足。
在《社交天性》这本书中,作者却指出,大部分人他们认为生存需求是什么,答案可能都是来自于这个金字塔下面的那些东西食物呀,水呀居所呀,婴儿当然需要食物水和居所,婴儿自己无法获得这些内容这些东西,他绝不可能独立存活,但是对于婴儿来说,建立社会连接与被照顾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社会的支持,婴儿永远也不可能存活下去,直到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成年人,比如当你给一个婴儿提供了吃的住的睡的,然后让机器人照顾孩,子你觉着他能够健康的生活下来吗?大概就是不会的,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哈洛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于是,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对于孩子来说呢,父母和他的这种连接关系是最重要的,当孩子离开父母然后踏入社会,他们的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孩子进入大学,谈恋爱,那谈恋爱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会找怎样的一个对象,会和别人如何相处呢?有这种说法,男孩子找对象,是照着妈妈找的,女孩子找对象是照着爸爸找到,在无意识中,他会去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而他们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要看孩子和妈妈原来的亲子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就决定着孩子的一生的幸福,如果我们能够看见孩子,我们能够听见孩子,孩子他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当他遇到困难,或者是他感觉到有危险的时候,他会主动的告诉我们,而我们也会从孩子的行为,声音,表情,孩子的日常细微的变化,去察觉到孩子的和往常不一样的状态,进而和孩子去沟通,疏解他的困惑,这样就会减少风险。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是非常的重要,良好的关系,应该是亲密有间,而不是亲密无间。亲子关系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关系,但是他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妈妈和孩子之间又是一种分离,从物理上,从心理上有距离,那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灵活而不失稳定,包容恐惧但仍给予自由,引导但不教条主义,提供安慰而不过度保护。橡皮筋,可以伸展而不断裂。像风筝,可以飞高飞远而不断开。
我们如何去建立这样的良好关系呢?
第一就是每天和孩子拥抱,握握手,拍拍肩膀,有这样的一种肢体接触。当然如果孩子大了,尤其是女孩可能不愿意被父亲拥抱,就可以拉拉孩子的手,拍拍肩膀。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的教育,我们对孩子的爱,也不是一瞬间或者一次拥抱就能达成。
第二是我们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他必定会犯很多的错误,在我们身边犯这些错误,对孩子是种保护,作为妈妈一定要耐心,有一些妈妈,她很着急,她看着孩子做事磨磨蹭蹭,而且总觉着孩子,做完以后还需要自己去收拾,比如说打扫卫生,孩子可能打扫的不干净,然后妈妈就很着急,夺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以后就不让孩子去做了。
第三是务必要高质量的沟通,和孩子一定要保持沟通,这种沟通并不是每天都要去沟通,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需要做,所以不可能保证每天都要沟通,而是高质量的,我们可以选择一周一次,周六周日,选择孩子心情舒畅,提前和孩子去约好这个时间,我们去进行一些高质量的沟通,你觉着对孩子有某种不良习惯或者是孩子的某些品质,或者是孩子最近出现的不良情绪,都可以进行积极的去沟通,包括家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可以,对于父母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课程,在我的的知识星球上有一门专门为父母和青春期孩子沟通设计的课程,大家可以点击查看。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是非常的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希望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谢谢您读这篇文章!孩子出现问题,并不是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在很早就开始积累了很多不满和不解,它们一点点地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爆发了。无论我们再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和正在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