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们!今天是假期结束第一天~
大家佳节胖三斤了吗?
有些胡吃海塞了的同学,
现在要努力把涨上去的减下来啦!
吃是减肥期的第一大注意事项
但是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怎么知道呢?
很多减肥期的小美女们都会对各种食品包装的营养表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你真的会看么?
有些标注着能量很低的食品,并不像大家认为的,吃了不会发胖。
为啥呢?
1、能量问题
能量低,有可能是只添加了碳水含量——即糖分较高,但是脂肪量很少,比如说江浙沪地区的各种糯米类糕点,热量只有约大卡。
也有一些宣扬着无糖的食品,营养表上的碳水含量非常低,但是,能量却依旧高的吓人,为啥呢?为了保证口感,会添加大量的食用油——即脂肪。
2、钠含量
一些食品本身的能量并不高,但是呢,吃了之后,依旧会体重升高。这时的体重升高,并不一定是能量摄入过高,还有可能是:钠含量摄入过多,导致了身体的水肿。
比如:卫龙等等。卫龙的g能量还不到大卡,但是呢,钠含量相对是非常高的,大家可以从图中看到,钠含量占到了人体营养素参考值的%
那究竟应该怎么才能避免上面这两种情况,吃到好吃、又不发胖的零食呢?
当然是:看到食品营养表的3s内,大脑就可以给它一个清晰地定论咯~~
怎么看?
1、关于能量计算
我们来看一张能量表:
其中能量为千焦每g。
我们在减肥时,经常用的单位是大卡。那么怎么换算呢?
1千卡/1大卡/1卡路里(kcal)=4.千焦(kJ)
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直接用/4.18=大卡。
但是,我们在超市购买时,难道说还要掏出计算器计算一番?
路人大概会内心暗想:这人莫不是个傻子吧。。。
所以,为了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得情况下,就计算能量,我一般都是直接/4,即/4=大卡
两者相比,不会差别太大,而且也容易计算。
但是!
很多食品营养表的能量计算,并不是以g来计算的!
而是以每份来做标准。
比如薯片这个小婊砸,营养成分表,是以每30g来计算的!
每30g薯片大概能量约为:/4=(约)大卡
而中包薯片,含有70g,能量为:*7/3=约大卡!
但是很多人在看营养表时,很容易就会忽略能量计算是以g还是以每份来计算的。
默认为一份就是一整包。
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吃一包也不会有啥问题,不会摄入太多的错觉。
所以,在进行能量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计算的单位是g,还是少于g的其他计算方式。
2、营养三要素
不管是减肥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能量时,一般默认为能量来源为:碳水、脂肪和蛋白质。
当然还有很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是,这些对于能量的影响比较小,所以本次不讲。
那么我们怎么去看营养成分表当中的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之间的关系呢?
能量(大卡)=蛋白质含量*4大卡+脂肪含量*9大卡+碳水含量*4大卡
1g蛋白质可以产生4大卡能量,以此类推脂肪和碳水。
所以说,能量高的食品,离不开这三要素的加持。
我们再拿薯片的成分表举例:
每30g薯片,有1.7g蛋白质,9g的脂肪和16.5g的碳水。
即每g薯片,会有约6g蛋白质,30g脂肪和55g的碳水。
我们都知道,减肥时,要少量脂肪、适量碳水和足量蛋白质。
再看营养素参考值。
科普:营养素参考值,是指一个成年人,每天消耗大卡能量,某类食品的能量和碳水、脂肪、蛋白质,占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的比例。
可以看出,薯片当中,脂肪的营养素参考值是15%,也就是说,每30g薯片,就吃掉了一天推荐脂肪摄入量的15%,一包中份薯片约为70g,占掉一天脂肪推荐量的多少,大家可以自己算下。
那么,留给其他食物的份额就非常少了。
同时,也可以算下,碳水和蛋白质所占的比例。
3、如何看懂配料表
营养成分表的计算,来自于此类食品的食品成分,即配料表。
在配料表当中,越是靠前的,说明添加的越多。
一般,我们看配料表,前三位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
我们再拿小婊砸薯片来举例。
薯片配料前三位:马铃薯、植物油、黄瓜味调味料。
这下你知道为啥营养成分表当中,脂肪和碳水的含量高的原因了么?
配料表前两位就是马铃薯和植物油,碳水和脂肪的高效增加利器。
而且,第三位,黄瓜味调味料的第一种配料,还是白砂糖。
所以说,营养成分表当中,如果碳水和脂肪含量比较高,那么可以猜测:配料表当中,含碳水和脂肪较多的配料占多数。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种:
计算一下相应的热量和蛋白质、碳水和脂肪的含量;
大家心中是否能够推测出配料表当中前三位的成分?
(此处应放大空格,拉大间距)
前三位:小麦粉、鸡蛋和植物油,而第四位紧接着就是白砂糖。
肯定有小伙伴问道:为啥成分表当中蛋白质含量没脂肪那么高,但是鸡蛋在植物油前面?
首先,大家回想一下,鸡蛋每g的蛋白质含量,与每g植物油的脂肪含量,哪个更高。
g鸡蛋的蛋白质含量:13.3g,脂肪含量:8.8g
g植物油的蛋白质含量:0g,脂肪含量:99g。
所以,鸡蛋添加量远高于植物油,也不能忽视植物油的脂肪含量高这个事实。
而且,鸡蛋也自带脂肪啊~~捂脸~~~
再给大家看一个例子,大家自己思考下其营养成分表与配料表的关系。
4、钠含量
根据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健康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6g,大约钠含量为毫克。
所以,很多的食品,其钠含量的营养素参考值,会远远高于推荐值,也就会出现比%还要高的数值。
在减肥中,我们知道,如果钠离子摄入过多,很容易就会引起水肿,体重上来看,就会出现上升的状况。
除了零食,我们如果外食的话,比如烤鱼,吃完之后,很容易口干,想要喝水,就是因为身体里面钠离子含量过高;
而且,钠含量摄入过高,还会引起高血压等症状,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5、大雾
随着大家越来越关心食物的营养成分,食品生产商为了能够卖出更多的食品(当然也有可能是随便胡诌了一个数值),营养成分表的能量与蛋白质、碳水、脂肪的含量相差特别大。
同时,配料表当中的成分,也说明能量计算错误。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