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营养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一)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谷类加工谷类加工主要包括制米和制粉两种。加工精度越高,糊粉层和胚芽损失越多,营养素损失就越大,尤以B族维生素损失显著。

谷类加工粗糙时,出粉(米)率高、营养素损失少,但感官性状差,而且消化吸收率也会相应降低;此外,因植酸和纤维素含量较多,还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加工生产的标准米(九五米)和标准粉(八五粉),既保留了较多的B族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又能保持较好感官性状和消化率,在节约粮食和预防某些营养缺乏病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为了追求口感和风味,人们更多地选择精白米面。然而,由于加工过度精细,谷皮、糊粉层、胚芽被分离出去,仅留下淀粉含量高胚乳部分,导致谷类营养价值的降低,膳食纤维损失严重,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约占60~80%。

为保障健康,人们应采取对米面的营养强化措施,改良谷类加工工艺,提倡粗细粮搭配、多吃全谷物等方法来克服精白米面在营养方面的缺陷。

2.豆类加工大豆经浸泡、磨浆、加热等工序后,不仅除去了大豆中纤维素、抗营养因素,而且还使大豆蛋白质的结构从密集变成疏松状态,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如干炒大豆蛋白质消化率仅有50%左右,整粒煮熟大豆为65%,加工成豆浆后为85%,制作成豆腐后可进一步提高到92%~96%。加工后的豆类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都有所提高。

3.蔬菜、水果类加工

蔬菜、水果经加工可制成菜干、果脯、罐头食品等,加工过程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损失较多,特别是维生素C。

4.畜、禽、水产品加工

畜、禽、水产品类食品可加工制成干制品、熟食品、熏制食品、罐头食品等,与新鲜食品比较更容易保藏且具有独特风味。在加工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影响不大,但高温加工时会损失部分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

5.蛋类加工

鲜蛋可加工制成皮蛋、咸蛋、糟蛋等,其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不大,但由于碱的作用使皮蛋中的B族维生素全部被破坏,碱和盐的作用使皮蛋和咸蛋中的矿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糟蛋是用鲜蛋泡在酒糟中制作而成,乙醇会使蛋壳中的钙盐渗透到糟蛋中,所以糟蛋中钙含量是鲜蛋的40倍。

(二)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谷类烹调

米类食品在烹调前一般需要淘洗,在淘洗的过程中一些营养素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部分丢失,致使米类食品营养价值降低。如维生素B1可损失30%~60%,维生素B2和烟酸约损失20%~25%,无机盐可损失达70%。淘洗次数越多,水温越高、浸泡时间越长,营养素的损失就越多。

谷类的烹调方法有煮、焖、蒸、烙、烤、炸等,不同的烹调方法引起营养素损失的程度不同,主要是对B族维生素的影响。如制作米饭,采用蒸的方法B族维生素的保存率比弃汤捞蒸方法要高;米饭在电饭煲中保温时,随时间越长,维生素B1损失增加,可损失所剩下部分的50%~90%;在制作面食时,一般用蒸、烤、烙的方法,B族维生素损失较少,但用高温油炸时损失较大。如油条制作时因加碱及高温油炸会使维生素B1全部损失,维生素B2和烟酸仅保留一半。

2.畜、禽、水产品及蛋类烹调

畜、禽、水产品及蛋类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炒、焖、蒸、炖、煮、煎炸、熏烤等。在烹调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而且经烹饪后,蛋白质变性更有利于消化吸收。无机盐和维生素在用炖、煮的方法时,损失不大;在高温烹调过程中,B族维生素损失较多。上浆挂糊、急火快炒可使肉类外部蛋白质迅速凝固,减少营养素的外溢损失。蛋类烹调除B族维生素损失外,其他营养素损失不大。

3.蔬菜烹调

蔬菜在烹调中应注意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损失和破坏,特别是维生素C。烹调对蔬菜中维生素的影响与烹调过程中洗涤方式、切碎程度、用水量、pH值、加热的温度及时间有关。如蔬菜煮5~10分钟,维生素C损失达70%~90%。使用合理加工烹调方法,即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现做现吃是降低蔬菜中维生素损失的有效措施。

(三)保藏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谷类保藏

在正常的保藏条件下,谷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当保藏条件不当,谷粒发生霉变,不仅感官性状发生改变,营养价值降低,而且会完全失去食用价值。由于粮谷保藏条件和水分含量不同,各类维生素在保存过程中变化不尽相同,如谷粒水分为17%时,储存5个月,维生素B1损失30%;水分为12%时,损失减少至12%;谷类不去壳储存2年,维生素B1几乎无损失。

2.蔬菜、水果保藏

蔬菜、水果在采收后仍会不断发生生理、物理和化学变化。当保藏条件不当时,蔬菜、水果的鲜度和品质会发生改变,使其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降低。

蔬菜、水果采摘后会发生三种作用:

①蔬菜的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即蔬菜打破休眠而发生发芽或抽苔变化,如马铃薯发芽、洋葱大蒜的抽苔等,这会大量消耗蔬菜体内的养分,降低其营养价值;

②水果中的酶参与的呼吸作用,尤其在有氧存在下加速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糖苷、鞣质等有机物分解,从而降低水果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③水果的后熟作用,是水果脱离果树后的成熟过程,大多数水果采摘后可以直接食用,但有些水果在没有充分成熟前采摘,便于运输和贮藏,刚采摘时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后熟过程才能食用,如猕猴桃、香蕉等。水果经过后熟会进一步增加芳香和风味,使水果变软、变甜适合人食用,对改善水果质量有重要意义。

蔬菜、水果常用的保藏方法有:

(1)低温保藏法:以不使蔬菜、水果受冻为原则,根据其不同特性进行保藏。如热带或亚热带水果对低温耐受性差,未完全成熟的绿色香蕉应贮藏在12℃以上,柑橘在2~7℃,而秋苹果可在-1~1℃保藏。近年来,速冻蔬菜在市场越来越多,大多数蔬菜在冷冻前进行漂烫预处理,在漂烫过程中会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丢失,在预冻、冻藏及解冻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将进一步丢失。

(2)气调保藏法:是指改良环境气体成分的冷藏方法,利用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如氮气等使蔬菜、水果呼吸变慢,延缓其后熟过程,以达到保鲜目的,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果蔬贮藏保鲜方法之一。

(3)辐照保藏法:辐照保藏是利用γ射线或高能(低于10kGy)电子束辐照食品以达到抑制生长(如蘑菇)、防止发芽(如马铃薯、洋葱)、杀虫(如干果),杀菌,便于长期保藏目的。在辐照剂量恰当的情况下,食品的感官性状及营养成分很少发生改变。大剂量辐照可使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低剂量下再结合低温、无氧条件,能够较好地保存食品的外观和营养素。

3.动物性食品保藏

畜、禽、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一般采用低温贮藏,包括冷藏法和冷冻法。冷冻法是保持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延长保藏期的较好方法。冷冻肉质的变化受冻结速度、贮藏时间和解冻方式的影响。快速冷冻、缓慢解冻是减少冷冻动物性食物营养素损失的重要措施。

每日一题

下面那种食物是人体补铁的良好来源()

A.大米

B.菠菜

C.牛奶

D.牛肉

往期内容

营养原创∣食育三字经

指南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临床营养∣高血压营养治疗

临床营养∣痛风营养治疗

临床营养∣糖尿病营养治疗

临床营养∣肠外营养

临床营养∣肠内营养

临床营养∣医院试验膳食

临床营养∣医院治疗膳食

临床营养∣医院常规膳食

公共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物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食物营养∣保健食品

食物营养∣乳类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蛋类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畜、禽和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大豆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谷类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C

营养学基础∣叶酸

营养学基础∣烟酸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B2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B1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E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D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A

营养学基础∣维生素概述

营养学基础∣铬

营养学基础∣硒

营养学基础∣碘

营养学基础∣锌

营养学基础∣铁

营养学基础∣磷

营养学基础∣钙

营养学基础∣矿物质概述

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

营养学基础∣脂肪

营养学基础∣蛋白质

营养学基础∣能量

营养学基础∣概述

助力健康中国,传播营养正能量!

欢迎







































哪里治白癜风
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sjkf/2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