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前笔者分别转载了《中医基础理论》和养生理论的《中医养生学》,本次在继续分享它的关联学术,同样是高等院校的教材《中医饮食营养学》。
前言
1.0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
概念
研究内容
饮食养生
食疗与药疗的区别
中医饮食营养学发展史
食物性能和饮食作用
饮食的应用
解表饮食
辛温解表类
清热饮食
清热泻火类
清热凉血类
清热生津类
西瓜
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实。
又称寒瓜、夏瓜、水瓜,西瓜汁又叫天生白虎汤。
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经。
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
1.暑热伤津。阳明热甚,舌燥烦渴,或神情昏冒,不寐,语言懒出——暑热病热盛津伤:西瓜剖开,取汁一碗,徐徐饮之。(《本草汇言》)
或用三皮饮:西瓜皮、冬瓜皮、黄瓜皮煮水,加糖、乌梅少许,以清暑利尿解渴。
2.口疮、咽喉炎。心火上炎,口疮舌赤,湿热蕴结下焦,小便黄赤不利——西瓜霜:西瓜汁加适量芒硝重结晶而成。
3.肾炎、水肿——西瓜蒜:西瓜掏空,纳入蒜,用泥封好后,烘烤至熟。
西瓜甘寒,若素体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少食为佳。
西瓜内含苹果酸、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多种氨基酸(瓜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胡萝卜素,及钙、磷、钾等微量元素,其中钾的含量较高。其所含无机盐,有利尿作用,所含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可配合治疗急、慢性肾炎。
1.汪颖《食物本草》:“疗喉痹。”
2.张璐《本经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渴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附:西瓜翠衣]
即西瓜皮,味甘性凉,入脾胃经。《随息居饮食谱》载其可“凉惊涤暑”。其清热解暑之力不及西瓜果肉,利尿通淋之功则较优。可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西瓜翠衣10~12克,草决明10克,煎汤代茶,名为翠衣决明饮。
西红柿
为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果实。
又叫西红柿、六月柿、洋柿子、西红柿等。
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经。
生津止渴,凉血平肝。
1.热病口渴:凉拌西红柿或直接食用。
2.高血压,眼底出血(动脉硬化造成):每日晨起空腹生吃一个。
西红柿中含有大部分易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果糖、有机酸,能降低血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常食对肾病患者有益。西红柿中94%为水分,故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尿作用。有机酸含量多,但VC含量并不高。且VC因与果胶在一起不易被破坏,即使加热也不易被吸收。
番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汁多肉厚,酸甜可口,既是蔬菜又可做果品,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均很高,因其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经,故其具有清补之功。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夏季采收,洗净鲜用。在明《群芳谱》有录,称番柿,至清代一直作为观赏植物,但现在已成为倍受喜爱的食物。
甘蔗(《名医别录》)
为禾科植物甘蔗的茎杆。
薯蔗、干蔗、竿蔗、糖梗。
甘,寒。入肺、胃经。
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和胃降逆。
1.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本草纲目》)
2.发热口干,小便涩:甘蔗去皮尽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外台秘要》)
3.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为三服(《梅师集验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甘蔗之渣滓,晒干煅成炭,研细末,可外敷伤口,加香油调后用。甘蔗甘凉汁多,和胃润肠,止渴解酒,生津充液,时有内热烦渴者食之宜。
1.《本草纲目》:“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
2.《随息居饮食谱》:“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
橄榄(《日华子本草》)
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
又名青果。
甘、涩、酸,平。入肺、胃经。
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止咳。
1.时行风火喉痛,喉间红肿:鲜橄榄、鲜莱菔,水煎服。(《王氏医案》青龙白虎汤)
2.河豚鱼诸毒,诸鱼骨哽:橄榄捣汁或煎浓汁饮服。(《随息居饮食谱》)
3.预防白喉、上感、流感:鲜萝卜(白色为好)60g,鲜橄榄2~5个,开水泡服或水煎代茶。(《饮食治疗指南》)
4.百日咳:生橄榄二十粒,炖冰糖作三次服。(《饮食治疗指南》)
凡热性咳嗽者,待热稍退后才能用本品。
据临床报道,鲜橄榄煎汤内服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1.《日华子本草》:“开胃,下气,止泻。”
2.《本草再新》:“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
豆腐(《本草图经》)
豆腐为豆浆用盐或石膏点后,凝成豆腐花,再用布包裹,滤去部分水分,即成。
甘,凉。入脾、胃、大肠经。
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催乳。
1.下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2.小儿夏季发烧不退,口渴饮水多:豆腐g,黄瓜g,煮汤代茶饮。(《食物与治病》)
3.小儿麻疹出齐后清热用:豆腐g,鲫鱼二条,煮汤饮。(《食物与治病》)
4.产后乳少:豆腐g,炒王不留行20g,煮汤。喝汤吃豆腐。(《食物与治病》)
疔疮病患者忌食。
豆腐能清火,肺热痰黄、咽痛、胃热口臭、便秘者较适宜。水土不服、遍身作痒、皮疹,每天食豆腐,可协助适应水土。过食豆腐有腹胀、恶心反应,莱菔可解。
1.《本草纲目》:“清热散血。”
2.《食鉴》:“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3.《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清热解毒类
绿豆
豆科植物绿豆种子。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备用。
又叫青小豆。
甘,凉,入心、胃经。
清热解毒,清暑利水。
1.暑热——绿豆汤: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加丝瓜花煮水,清暑力更强。
2.消渴,小便如常——绿豆羹:2升绿豆淘净后,水煮烂并将其研细,早晚各服1小盏。
3.解毒——名医扁鹊提出三豆饮:绿豆为主,配黑大豆、赤小豆。清热解毒。
若为黄药子等植物中毒,可将绿豆砸碎,放入锅中煮二十分钟,取汁服用。
脾胃虚寒滑泄者忌食。
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近年证明能解斑蝥中毒,对敌敌畏、有机磷农药中毒也有辅助治疗作用。民间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气体,常服绿豆汤、绿豆甘草汤,有一定防治作用。在中药学中,取绿豆之甘寒、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痈肿疮毒。
绿豆汤是家庭常备夏季清暑饮料,清暑开胃,老少皆宜。传统绿豆制品有绿豆糕、绿豆酒、绿豆粉皮等。
1.《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
2.《本草汇言》:“清暑热,解烦热,润燥热,解毒热。”
苦瓜
为葫芦科攀援植物苦瓜的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取近成熟的果实,破成两半,去瓤洗净鲜用。
又称锦荔枝、癞葡萄、凉瓜、癞瓜、花姑娘、菩达。
苦,寒。入心、脾、胃经。
清暑涤热,明目,解毒。
1.中暑发热。苦瓜茶:用鲜苦瓜一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接合后,悬挂通风处,阴干后研末,代茶饮。
2.小儿痢疾。小苦瓜数条,捣烂取汁,和蜜适量,热服1~2次,取其清热解毒之力。
3.目赤疼痛。苦瓜散:苦瓜去瓤,晒干研末,每次服5g,灯心草煎汤送服。源于《滇南本草》,焙干防其过于寒凉。
胃寒体虚者慎用。《滇南本草》:“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故应慎用。作菜时,以色青白,质脆嫩者为宜,并须先切片,略煮,减弱苦味用。”
含苦瓜苷。β—谷甾醇葡萄糖苷,铁、维生素C含量相当高,其中苦瓜苷有降低血糖作用。
苦瓜虽味苦,但其清凉,故南人喜食之。可用鲜苦瓜捣汁饮或煎汤服,清热作用更强,亦可作为素有蕴热者的辅助食品。
1.《本草纲目》载:“苦瓜……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瘤如癞及荔枝壳状。……南人以青皮煮肉及盐酱充蔬。”
2.《本草纲目》:“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3.《随息居饮食谱》:“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皆指未熟之瓜。”
苋菜(李当之《药录》)
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
苋。
甘,凉。入大、小肠经。
清热利尿,透疹。
1.产前后赤白痢:紫菜一握,取汁去滓,粳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本草纲目》)
2.麻疹不透:红苋菜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3.尿道炎,膀胱炎,小便涩痛:带子及根的苋菜适量,生甘草9g,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慢性腹泻、脾弱便溏者慎服。
古代将苋菜分为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人苋、马齿苋,统称六苋。六苋均能当蔬菜食用亦能药用。其红苋药用性更好。苋菜的种子含高浓度赖氨酸,可补充谷物氨基酸组成的缺陷。对人体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间一向视苋菜为补血佳蔬,故又有“长寿菜”之称。
1.《随息居饮食谱》:“苋通九窍。其实主青盲明目,而苋字从见。”
2.《本草衍义补遗》:“苋,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与马齿苋同服下胎,妙,临产者食,易产。”
3.《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虫,祛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黄瓜(《本草拾遗》)
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
王瓜。
甘,寒。入胃、小肠经。
清热止渴,利水解毒。
1.小儿热痢:嫩黄瓜加蜜食,10余枚可愈。(《海上名方》)
2.四肢浮肿:老黄瓜皮30g,加水两碗,煎至一碗。每日2~3次,连续服用;或黄瓜1个破开,以醋煮一半,水煎一半,至烂,合并一处,空心食下。(《千金翼方》)
黄瓜性寒凉,胃寒者多食易腹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作期忌食。
黄瓜含葡萄糖、半乳糖、精氨酸、核黄素和维生素C等。黄瓜头苦味部为葫芦素A、B、C、D。葫芦素C有抗肿瘤作用,且黄瓜藤有良好的降压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黄瓜又名胡瓜,为张骞出使西域得以引种,故名。本品生熟均能食用,加醋煮利水性强,与蜜同煮,治下痢。鲜黄瓜中的丙酮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有减肥作用。黄瓜汁能舒展皱纹。
1.《食物与治病》:“黄瓜水分多且有清甜味,生吃能解渴清热,但多食则易于积热生湿。若患疮疹、脚气和有虚肿者食之易加重病情。小儿多食易生疳虫。”
2.《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3.《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马齿苋(《本草经集注》)
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马齿草、瓜仁菜、瓜子菜。
酸,寒。入大肠、肝、脾经。
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
1.肠炎痢疾:鲜马齿苋g,洗净水煮去渣,加入淘净大米g,继续煮成粥,每日食用2次。(《圣惠方》)
2.尿血:鲜马齿苋60~g,车前草7株,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3.尿道炎:马齿苋6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剂,连续服用。(《家庭食疗手册》)
4.小便热淋:马齿苋汁服之。(《圣惠方》)
脾虚便秘者及孕妇禁食,忌与鳖同食。
马齿苋可作菜蔬食用。药用对急性肠炎、菌痢、肺病、肠痈、乳疮及产后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肾炎水肿等均有效。
抗菌试验表明,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民间以马齿苋与肉末作馅,包馄饨、饺子食用,能清利肠热,止泻止痢。
1.《本草经疏》:“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散结,治痈疮疔肿。”
2.《唐本草》:“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小儿尤良。”
常用清热食品
金银花露
鲜金银花g,水适量。
金银花置蒸馏瓶中,加水适量,依法蒸馏,取得蒸馏液ml为止。
冷饮或温饮,每次30~50ml,Bid。有清热、解毒、消暑之功。用于暑温口渴、热毒疮疖等症。
取其清热消暑,为暑季清热解毒之常用品。可单用或与其他清热解毒类饮料兑用,除增其清热解毒功效外,且可调香。
西瓜西红柿汁
西瓜肉g,西红柿g,方糖10g。
西瓜肉去子榨汁,西红柿去皮去籽榨汁,两汁合并,加方糖乃成。
西瓜西红柿汁清凉可口,酸甜适中,西瓜、西红柿合用,清热、祛暑、利尿、生津之功尤强。适用于暑热烦渴,心悸大汗,尿赤涩痛,津亏消渴等症。饮酒过量、酒精中毒之人也可服用。
荷叶糯米粥
鲜嫩荷叶g,糯米g,砂糖50g。
洗净荷叶入清水适量,上火烧开15分钟后,捞出荷叶,将洗净糯米放入煮粥,再放砂糖,凉后食用。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味苦涩性平,其气清香,入心、肝、脾经。鲜荷叶善清暑邪,为解暑清热常用药物。《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止痉。”
荷叶糯米粥,汤绿米白,甜香味美,有清暑利湿,解热宽中之功。适用于暑湿泄泻,口渴心烦,眩晕或饮食停滞,腹胀纳呆,肢体乏力之人。
马齿苋粥(《圣惠方》)
马齿苋g,粳米g。
马齿苋摘洗干净,切成碎段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马齿苋与粳米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不加盐、醋,空腹淡食。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适用于热痢脓血。
本品原名“马齿粥”、“马齿菜粥”,用于血痢,脚气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为治疗热痢脓血的代表方。热毒内盛,络脉损伤,大肠传导功能失司,则见痢下脓血。法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本品以马齿苋为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粳米为辅佐,健脾止痢,合用而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方。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力较强,用治热毒血痢疗效显著。《经效产宝》还以马齿苋取汁煮沸。蜂蜜调服,用于“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痛”。
本品性寒滑利,脾胃虚寒,肠滑便泻者不宜食用。
清蒸茶鲫鱼(《活人心统》)
鲫鱼1条,绿茶20g。
鲫鱼去除内脏,保留鱼鳞,冲洗干净,茶叶装入鱼腹内,用纸包裹鱼,放入盘中。上笼锅蒸至熟透即成。
本品有清热生津,补虚止渴功效。适用于消渴多饮。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消渴饮水,为治疗消渴常用方。燥热伤津,则见消渴多饮,法宜清热生津,补虚止渴。方中以绿茶为主,清热生津以止消渴;以鲫鱼为辅佐,补虚以助生津止渴。两者合用,有泻有补,共成清热生津,补虚止渴之方。
本方可用于糖尿病。
参考:多吃西红柿有利防癌
据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报道:医院医院的医学专家研究了许多调查报告后,发现多吃西红柿具有较强的防癌功效。他们说西红柿对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的预防作用最明显,对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宫癌也有作用。越来越多的科学分析表明,多吃西红柿可少患癌症,无论生吃熟吃都有效。
西红柿的防癌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西红柿含有一种抗氧化剂——西红柿红素,具有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作用。同时它还含有多种有益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增强了西红柿的防癌能力。有资料表明,吃西红柿同时添加水果、蔬菜,患癌的危险性比较小。
二是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A,还含叶酸和钾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和A有助于降低患癌的机率,叶酸则能够预防心脏病和其他疾病。
三是番茄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可以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效果。
四是吃番茄酱和调味汁防癌效果会更好。美国著名医生焦万努奇在一份医学杂志发表的报告指出,番茄通常用来制成加工食品,如意大利面酱、番茄酱和调味汁,由于这些均是浓缩食品,所含的番茄红素成分比生番茄高得多,很具防癌作用。
-------------------------
中医饮食营养学
PT破壁机食谱
《中医基础理论》电子版目录
《寓医于食目录》_
《命理探原》目录
学习八字术数的四个阶段
《PT看历史》目录
《命理探原》实例_
《科技与生活》目录_
浅说八卦象数之手机号能量(9)
《八卦象数疗法》后感索引
声明:
本人发表的文章交流属于个人的一些周易论证的见解分享,部分搜集了一些大家们的数据和资料汇编而成,如有纰漏还望多多指正。关于历史上的一些资料也是汇编提供大家讨论交流所用。如有转载的,请注明出处,谢谢!
另!中医养生分享部分是根据个人和部分易友的一些共同探研分享,是否适合存在一定风险,敬请留意!
历史看今朝,人性不变。过中的人事由不同风流人物轮流演绎……实在有意思……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周易文化……欢迎各位多多指教……
个人
_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