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生活忙碌,不時以即食產品解決1日3餐。惟最新研究顯示,一般人每日超過四分三的鹽攝入來自預先包裝食品,以食用一個杯麵為例,已超過世衞建議每日最高鹽攝取量3倍。本港預先包裝食物的銷售額持續增加,港大引入免費手機App「FoodSwitchHK」,只需掃描市面上近1.3萬件包裝食品的條碼,即可從屏幕顯示「紅綠燈」營養評分,為健康作出選擇。
首個FoodSwitchApp由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喬治研究所於年發表,香港版「FoodSwitchHK」App由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協助研發及引入。
高鹽飲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分析銷量最多的4種包裝食品類別,包括粉麵、加工魚類、加工肉類及醬料等,逾2,件產品的營養標籤,公布全港首份超市包裝食品含鹽量研究報告。研究發現,有杯麵每份含20克鹽,超過世衞建議每日鹽攝取上限5克的3倍,一般含調味料的包裝粉麵,鹽含量佔上限的75%。平均每份的加工魚類,含鹽量亦達1.5克,佔每日最高鹽攝取量的30%,更有罐頭鹽浸吞拿魚的含鹽量,高出其他油浸吞拿魚倍。
食1個杯麵鹽攝量超上限3倍
另外,平均每份加工肉類含鹽量達1克,佔每日最高鹽攝取量的20%,當中最鹹的加工肉含鹽5克,已達每日攝取量上限;以每克火雞胸午餐肉、黑毛豬午餐肉及普通午餐肉作比較,含鹽量分別為1.4克、1.23克及3克。另外,平均每份醬料含鹽量為0.3克,佔每日攝取上限6%,當中最鹹的醬料每5克含3克鹽,佔每日攝取上限的60%。
望港人食得精明免病從口入
港大食物及營養學助理教授雷震宇說,一般人每日超過四分三的鹽攝入來自預先包裝食品。為協助港人「食得精明」,雷震宇與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喬治研究所)共同研發「FoodSwitchHK」手機App,從去年6月起集合全港三大超市售賣的近1.3萬種預先包裝食品及飲品的營養標籤,只要掃描包裝的條碼,可透過「星級評級」得知其健康程度,滿分5粒星為最健康,或轉換成「紅綠燈」評分,據脂肪、飽和脂肪、鹽份、糖份及卡路里評分,紅色代表不健康,綠色代表健康,黃色代表一般。
雷指,據食安中心的第一份總膳食研究,港人每日鹽攝取量介乎8至11.5克,超出世衞標準。他說,從最鹹的加工肉類轉換到較淡的加工肉類,可減少近10克鹽的攝取,冀透過此App令消費者以更快捷方法選擇健康食物,改變消費行為,避免因飲食不健康而患上疾病。
原文章摘自香港晴報
如對環球投資資訊有任何垂詢,歡迎與盈通聯絡,我們會提供專業貼心的顧問服務,盡力協助閣下達致理想目標。
盈小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