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创业最前线
作者
付艳翠
编辑
冯羽
美编
唐唐
一块顶级和牛摆在面前,你能分清是人造肉还是真牛肉吗?
食物圈的“科技与狠活”来了——利用细胞培养肉技术,细胞肉企业能够做出营养成分达到科学配比的肉产品,还能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定制化的产品形态:例如定制澳洲和牛牛排的等级,无论是M还是M9级别,其牛排产品的成本和销售价格都接近真肉。
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跳过饲养动物的漫长周期,还能避免屠宰动物的血腥——一番合理的憧憬,继植物基融资潮之后,起步较晚的人造肉赛道中的细胞培养肉板块也开始站上风口。
据美国推广新替代蛋白的行业研究机构好食研究院(GoodFoodInstitute)统计,截至年底,全球共约有家专注细胞培养肉开发的初创公司,仅年就新增21家;到年底,累计吸引投资逾19.亿美元。
在国内,细胞培养肉公司晨熙新创、CellX、AvantMeats、周子未来,以及极麋生物均已完成融资。
不过,制造成本高和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的现实,一直是这个行业的拦路虎。且在人造肉行业中,植物肉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也并不如意,在此“阴影”下,创业者和投资人如何看待诸多光环加持的人造肉?相关企业又将如何在繁杂的中国餐饮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资本催熟人造肉?从动物身上获取肌肉组织,从中提取干细胞,将其放入反应器中,添加支架材料,使干细胞附着在支架材料上生长,并以营养液为其生长提供养分。这样仅需要到4周的时间,单颗细胞就能在体外扩增,在实验室环境下扩充到肉的形态。
而在未来,人们还能通过微创手术这种不影响动物生存的方式,提取动物身上的干细胞。甚至只要有一定的细胞库,实验室在4、5年提取一次干细胞,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细胞肉,并最终被端上餐桌。
(图/细胞培养肉制备流程图,极麋生物提供)
“这是可以‘积德’的事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跳过饲养动物需要的漫长生长周期,还能避免屠宰动物的残忍和血腥。”蘑菇街CEO陈琪了解到细胞肉公司极麋生物创始人曹哲厚在做细胞培养肉时,很快便促成了该公司的种子轮投资,以表示对“万物友好”的行业的支持。
年11月,极麋生物又完成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梅花创投和番茄投资共同领投,绿叶投资、佳沃创投跟投。
在国内,继植物基融资潮之后,起步较晚的人造肉赛道中的细胞培养肉板块也开始被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