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食品标签上标注某营养素为“0”,这意味着什么?这些数值是怎么来的?
营养标签,是指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它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和营养素含量的标志。
我国食品标准中要求,食品标签上营养成分的数值可以通过原料计算或者产品检测获得,企业必须有可靠的依据才可以在标签上标注。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食品标签上,特别是饮料当中会看到营养素为“0”的情况。
很多人以为这个“0”是代表没有,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显示,当食物的总能量≤17千焦、脂肪≤0.5克(g)、饱和脂肪≤0.5克(g)、反式脂肪酸≤0.3克(g)、胆固醇≤5毫克(mg)、碳水化合物≤0.5克(g)等情况出现时,可以在营养标签中的数字标为“0”。
我国标准规定,营养成分含量低于某一个界限时,由于其对人体没有实际营养意义且数值的准确性较差,必须标示为“0”。
所以,营养标签中的“0”不代表没有,也不代表着健康。
很多企业是根据产品的多次检测数据得出,有些食品原料比较简单,则通过配料的营养成分计算,或者直接采用我国权威营养成分表中的数据来列出。
例如,克(或毫升)食品中能量值≤17千焦,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0.5克,钠含量≤5毫克时,都必须标示为“0”。其他营养素也有相应的必须标示为“0”的条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强制要求标示“1+4”,因此,无论其含量高低或者没有,这5项内容必须在标签上展示,这样就可能在标签上出现某一个或者多个营养成分含量为“0”的情况。
也就是说,营养标签中的“0”并不是代表该营养素绝对没有,而是低于某一个界限。因此,大家在选购食品时,不仅要注意查看营养标签,还要注意其配料表中到底含什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