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糖尿病人的合理主食选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国外、国内糖尿病的发展现状。作者通过亲自深入基层、社区、家户进行了详细调查得出结论: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本文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现实情况,阐述了糖尿病人应吃什么样的主食、怎样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身体需要的主食以及一年四季食物的合理选择。关键词:营养健康糖尿病主食1前言俗语说:“民以食为天”。由于饮食习惯直接决定营养状况,所以理想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饮食习惯。许多现代文明病都与饮食习惯的改变直接有关。我国传统的膳食结构是预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然而近年来随着膳食结构的西化,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文明病正在威胁中国人的健康。营养过剩正在危害健康,各种致命的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发达国家每年死于此类疾病的约万人,发展中国家近万人,占死亡总数的45%左右。饮食误区是导致营养偏颇的现代文明病泛滥的主要原因,因此,以中国饮食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我国传统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搭配足量的豆类及其制品,副食主要是新鲜蔬菜等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而且食物多种搭配,烹调大多使用素油。国外营养学家认为上述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预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2饮食与健康的关系2.1古代人类饮食与健康饮食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饮食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生活实际,所以现实生活中的饮食是构成饮食观的基本内容,实质上,这也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结合。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节俭饮食的文化观念,就能具体而微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勤俭美德与精神文明的发展高度。(1)提倡节制饮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多都是节制饮食的提倡者,认为饮食应不要过量,保持一定的限度。这样做不仅对社会有利,对个人也是有利的。因此,他们所倡导的节制饮食思想,有着丰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2)反对追求厚昧和美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提倡节制饮食的同时,还反对追求厚味和美味,主张薄滋味。《吕氏春秋?尽数》篇中说:“凡食,无强厚昧,无以烈昧重酒。是以谓之疾首。”“疾首”,清入毕沅释为“犹言致疾之端”,即导致疾病的根源。这如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饮食也是如此,滋味太厚,反而会伤害肠胃,使口无味。中国古代中医学认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尖。”(《素问?生气通天论》)这说明饮食中味道过厚,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3)崇尚淡味、追求本昧。针对饮食中的厚味现象,先秦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又崇尚淡味,追求食物中的本味。《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他还认为饮食活动中的淡味是百味之首,这是他崇尚自然、返本归真的表现,反映了他无为的处世哲学。老子的崇淡饮食观对后世的饮食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风格与审美趣味。如饮食环境、宴席设计、饮食器具、食品调味等方面,至今仍有很多人力求淡雅、淡素、清淡的风格与趣味。(4)主张少吃酒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还提出了少吃酒肉的主张,《论语》中记载孔子平日的生活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又说:“不为酒困。”《吕氏春秋?本生》篇甚至提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日烂肠之食。”这说明喝酒吃肉过多,有损健康,甚至会带来不幸的后果。孔子平日饮食,还以先贤为榜样,将腌菜当作美味来吃。孔子认为这样做,一方面能体会到周礼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了节俭的饮食原则。2.2现代人类饮食与健康现代人生活质量提高了,如何合理饮食才能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保持生命的活力,成为当今社会日常生活中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要想健康和长寿就应该按照中国营养学会为中国人民推荐的膳食宝塔去做。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括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第一层为谷类、薯类和杂豆,因注意三者合理搭配,每人每天应该吃~g,其中应包括50g~g的粗粮或全谷制品;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新鲜蔬菜g~g和新鲜水果g~g,且两者各有优势,不能只取其一;第三层为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该吃g~g,其中鱼虾类50g~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动物内脏胆固醇较高,不宜过多食用。第四层为奶类、大豆类和坚果,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g的奶类及奶制品,以及相当于干大豆30g~50g的大豆及其制品。坚果蛋白质与大豆相似,可吃5g~10g坚果替代相应量的大豆。第五层塔顶为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应超过25g~30g,食盐不超过6g。2.3现代人类的饮食习惯与疾病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西化,动物性食物与食油的消费量不断上升,谷类主食的消费量不断下降,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文明病正在威胁中国人的健康。据资料显示,年到2年,我国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2.6%和6.8%;而奶制品消费量在这5年间,增长了69.2%;糖类食品增长率次之,达到42.1%;再其次是植物油类、肉类、禽类和蛋类,均分别上升了20%以上。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达-万,其中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各占一半。每年主要的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达1亿元人民币。未富先病,使社会不堪重负。原因如下:(1)吃加工精制食品现代人讲究口味、口感,去不注重营养的摄入。糙米和全麦粉口感不好就吃粳米、精面,殊不知,粳米和精面在加工过程中流失了很多的营养成分。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主要集中在粮食的外壳和胚芽中,经过精加工后,精白米比普通大米减少的脂肪达65%、蛋白质16%、维生素B%,维生素B%、烟酸(维生素B3)81%、维生素B%、维生素E86%、泛酸50%、叶酸67%、铁、钙等矿物质几乎“全军覆没”。精白面粉与全麦粉相比损失的钙达60%、铁76%、锌78%、镁85%、铜68%,参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铬离子减少了98%!精白粉中的膳食纤维只及标准粉的25%。从上述数据可见,常吃白米和白面粉很容易缺乏多种营养素。(2)油炸、烧烤、高脂食品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现代人进入的油脂量不断增加,造成肥胖的人原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据统计。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脂肪占到了40%,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是10%—20%,超出了推荐量的一半,这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超过2亿。8年,中国糖尿病协会组织进行了全国15个城市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糖尿病患者目前超过了9万,位居世界第一。专家称:三高症跟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3)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富裕了,每天都摄入大量的肉类,甚至有人认为:山珍海味是最有营养的。这样的饮食习惯造成营养过剩。“吃得好,是科学饮食,各种营养成分搭配合理,但是,许多人过贯了富足生活,随之而来的“富贵病”和慢性病却让人陷入了痛苦之中。若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肾负担;而且动物性食物大多属于酸性食物,摄入过量,会使血液偏酸,使人倦怠乏力,严重的还会发生酸中毒。(4)过量的盐、糖现代人愿意吃口味重的,认为口味轻的,吃着没滋没味。还有人错误的认为:盐吃少了浑身没劲,甚至头发会变白。过量的食盐不但会导致高血压,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此外,现在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将糖精代替蔗糖加入到饮料中,科学家证实糖精是致癌物。还有,现代人有一种习惯就是往炒的菜里放糖,说是提味。不知不觉中我们摄入的糖就超标了。摄入糖超标,不但容易发胖,还可能会引起糖尿病。3糖尿病的国内外状况3.1美国糖尿病发展的现状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目前的一份报告说,美国糖尿病患者已达2万,糖尿病每年给美国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亿美元。这些病例中有万是2年以来的新增病例,其中还有多万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另外,还有4万美国人目前处于糖尿病发病前的阶段。在美国,除了肥胖症和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病应属糖尿病,大约七分之一以上的医疗费用于糖尿病防治,即每年约需花费0亿美元用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3.2日本糖尿病发展的现状糖尿病在日本是一种国民病,随着经济发展,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已突破万人,平均每50人就有1人患搪尿病。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年度日本糖尿病现状调查推测结果显示,约六分之一的日本成年人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或潜在患者,其中半数以上患者没有接受治疗。这一调查是自年以来的第二次调查。研究人员通过书面问答和血液检查对人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推测。结果表明,糖尿病和潜在糖尿病成年患者与日本总成年人口的比例为1:6.3,现有糖尿病患者比上次调查时增加了50万人,达万人,潜在糖尿病患者比上次调查时增加了万人,达到万人。此外,50.6%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与饮食习惯不健康、运动不足、精神压力大等有关,它容易引发视网膜和肾脏并发症,但是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3.3我国糖尿病发展的现状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才被世人所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aiwanqi.net/zbgn/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