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知乎,作者
KellyWeaver,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作者同意的转载视为同意按照千字千RMB的标准支付稿酬。营养成分表和营养素摄入参考值,往小了说是自始至终贯穿居民膳食健康,往大了说可以规范中国食品行业,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大部分人都觉得是减肥和增肌的人才用得着营养成分表。事实上,合理的膳食确实能改变你的体重,但是它真正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你人生未来30年的生命质量。中国居民存在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的问题,特别是脂肪、钠(食盐)、胆固醇摄入过量的问题,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不要小看“慢性病”这三个字,从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暂时不会死人的病,到冠心病、脑卒中等杀人于秒秒钟的病,都是“慢性病”。失衡的饮食是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例如高脂饮食会导致肥胖、血脂异常;钠摄入过量的饮食则会导致高血压。因此,保持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在合理范围内,也就是根据营养素参考值设计我们的膳食,就可以预防这些慢性病。但是,中国公众普遍对食物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不太了解,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饮食习惯存在脂肪摄入高、胆固醇摄入高、盐摄入高这些问题,只管自己吃得爽。餐馆和食品企业看准了这一点,就大量使用油、盐,来保证他们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口感与风味,从而提高销量。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样的食品或者膳食是不健康的,只有被确诊为不可治愈的慢性病的时候,才被医生一句话点醒,可是这个时候就已经晚了。营养素摄入参考值的出现,就是要让公众在慢性病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前,就认识到自己的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促使他们寻求改变。公众需要改变自己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时,营养成分表和它里面附带的参考值百分比可以提供及时的、科学的指导。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计算自己即将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从而平衡自己的膳食。并且,由于营养成分表就印在食物的外包装上,它可以在消费者选择食物时就开始影响他们的决策,而不是当事后诸葛亮。例如,一根含有一天30%配额的钠的火腿肠,如果今天三餐已经吃完了,消费者看到营养成分表就会三思而后行。此后,当公众开始倾向于选择健康的食物时,由于用钱投票的效应,就会逼迫厂商生产更健康的食物,至少是营养成分表上看着更健康的食物,从而引导食品工业良性发展;这也会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可以接触到的食物的健康程度。营养素参考值还可以防止厂家夸大宣传。举个具体的栗子,群众们一听厂家每天宣传牛奶补钙,就开心地买,每天喝1盒就以为自己喝了好多好多钙下去。有了营养素参考值,群众知道了钙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参考值是mg,也就知道了光靠喝一盒牛奶根本不算补钙,就会审视自己的膳食结构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而不是轻信厂家的宣传。这就是营养成分表和它的营养素参考值的作用。至于营养素参考值为什么是以百分比表示,其实是我国政府深知广大群众都是懒癌晚期患者,为了让大家明白了膳食的重要性之后有所行动,就贴心地把各种需要算的数字全都换算成了百分比,最大化减少大家实践健康饮食的阻力。举个栗子,包装上标有千卡能量,和标有“已经占用你一天的36%的配额”,哪一种你更愿意去算?翻出你手边的食物上面的营养成分表,有没有瞬间觉得高大上起来了?愿大家终生健康,livelongandprosper。编辑:Kelly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